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26更新 | 210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 士的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在当时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摘编自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 8. 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 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 连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各个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对于线上购物已经有了更强的依赖性,线上购物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在双十一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在今年的双十一中,优惠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吸引力,但是却不如之前那样一鸣惊人了。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的居民净存款相较去年同期多了 7.66万亿元,平均下来,每个人多了足足5000多元净存款。那为什么大家不愿意花钱了?其实还是缺乏信心所致。股市、楼市等异常低迷,老百姓不敢轻易投资。疫情反复,大家也无法出门消费。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存钱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摘编自《腾讯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3-03-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000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分析原因。根据材料概括变化的特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22-04-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受制于诸多因素,又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会于1938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二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上溯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和德国俾斯麦时期的济贫法。但在当时,实行福利国家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美国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第一次执政的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二战后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施行。福利国家政策包括:建立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津贴等;提供诸如教育、医疗、托儿免费或低费等,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施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并从经济角度,指出二战后福利国家政策实行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政策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敦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上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21-04-28更新 | 444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1982财年1983财年1984财年
医疗、社会保险3.54.85.9
医疗、住房补贴11.21.7
其他项目21.829.735.3

——摘自韩世楠《里根的新联邦主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里根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华尔街的股市危机迅速波及商业和工农业部门,引发美国全面危机。紧接着,美国经济危机迅速波及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此后又影响到严重依赖世界市场的英国,逐步蔓延到世界上除苏联以外的大部分国家,形成了现代世界经济史上范围最广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姚介厚等《西欧文明》

材料二:罗斯福称该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根据此法,美国成立专门机构,召集劳工组织、消费者等共同拟定公平法规,凡接受这些规定的机构,一律发给“蓝鹰”标志。“新政”推行后,保守派认为它造成了政府的巨大开支,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降低了地方政府及个人的责任感。

——摘编自刘绪贻《读罗斯福“新政”史札记之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大危机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法”的意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
2020-08-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世界现代经济史的重大事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美、苏两国历史事件简表


——根据《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整理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并分析其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
(2)当这场经济大危机肆虐西方世界时,苏联工业生产依然蓬勃发展。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上所述,结合美苏两国的经济举措,谈谈你的认识。

2020-07-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