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7 道试题
1 . 【劳动关系与时代发展】

材料一   英国1799~1800年颁布的《劳工结社禁止法》和法国1791年的《夏勃里埃法》是禁止工人结社、罢工的代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工会代表劳工与雇主谈判的方式开始在部分国家部分企业出现,并逐渐成为影响劳资关系的足够强势的力量。187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部工会法。针对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产业复兴法》,1935年通过的《国家劳动关系法》进一步确认了工会的权利。工会活动受到战争的影响进入低潮,工会、雇主和雇主协会反复不断地冲突、协调与和解,力量越发地步入均衡的格局。

——摘编自蒋文振《浅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二战后,劳资之间大规模的激烈对抗冲突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规范的、有组织的行为,如劳资协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了企业界的“全球契约”,全球契约的目的是通过集体行动的力量,推动企业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从而使企业界参与应对全球化的各项挑战。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契约。

——摘编自王晶《西方国家劳动关系调整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至二战前西方劳动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劳动关系发展的原因。
2022-11-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1933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2023-03-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 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年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的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美恢复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予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了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实力。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61年春开始,广大干部群众突破“禁区”,包产到户这一新生事物又像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广大农村冒了出来。这次最先开始包产到户实验的是安徽省。在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支持下,到1961年10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此外,湖南、河南、浙江、贵州、陕西、甘肃、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省,也仿效安徽办法,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据统计,各地陆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包产到户或单干,约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20%左右。这次实验到1964年春结束,历时约三年,对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杏、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摘编自马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的原因。
2023-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渭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萧条对美国西部脆弱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打击极为沉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西部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和第二次新政期间建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重建金融公司、国家青年署等其他新政机构,使联邦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时向西部各州注入大量资金,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总额超过124.95亿美元,名列联邦资金在美国各地区分配的前茅。联邦政府的这些公共工程项目,满足了西部人民当时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了他们基本生活保障。传统观点认为“联邦政府是西部的某种身外之物”。然而大萧条深深地震撼了西部,数百万西部人发现他们要在简单的生存方面依赖联邦政府。

——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   在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政策后,国民党财政部便实行“法币”政策。英国此次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币制改革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改革币制消息传至日本后,日本朝野上下之间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英国的态度恰恰相反,日本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是不可能取得什么进展的,他们设想了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种种困难。

——摘编自王丹《1931——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拯救西部经济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对中国币制改革态度截然相反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2-10-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1935年4月罗斯福总统建立了重新安置局,向贫穷农民、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及技术支持,该计划使12000万户无土地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其中也包括黑人农民。

——摘编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二   在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023-03-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瓦尔特·里普曼在1935年把罗斯福的经济措施称为“新政”,他写道:“胡佛在1929年秋季提出的经济政策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政府承担起使整个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任务……罗斯福的经济措施是对胡佛经济措施的一种延续和进化。”1937年可以说是美国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有一段时间生产曾达到了1929年的水平。罗斯福在公共设施上花了大笔钱,使用105亿美元,在不同时期雇用了约850万人,新建了12.2万座公共楼房……还有大量的公园、操场和水库。

——摘编自(英)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

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50%,1932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90%是销往苏联……与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相比,苏联人才仍然相当匮乏,苏联利用经济危机中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苏联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扩大出口,还积极吸引国外贷款。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苏栋《苏联利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经济措施“进化”的内涵,并简评罗斯福新政。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本国经济的具体措施。
2023-03-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材料二:到1932年,苏联完成了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建成了一批大型重化工业企业。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为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出口总量的50%,1929年美国所需的锰矿有一半以上是苏联进口的,还大量购买苏联的锯材、羊毛、小麦等商品。斯大林认为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立的,因此与美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已成为苏联的迫切任务。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苏贸易为例,简要说明世界性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
2023-03-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由战前出超转为对外入超。我国的对外贸易,近年衰退的现象,甚为显著,尤以输出贸易为甚,如1923—193310年间,入超额比输出额相差甚远。在1929年以前的中国已经是入超大国,入超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严重问题,但是自从经历了1929—1933 年的大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现象更加严重。以广东省为例,在国际贸易方面,1931—1933年是入超最严重的三年。1932年入超额甚至占到进口值的70. 55%1933 年也占63. 69%

——摘编自罗红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特点的主要原因。
2022-10-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0年代大平原上的沙尘暴震惊了美国人,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开始着手系统处理农业土地保护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1933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咨文,号召“联邦政府招募工人从事公共项目,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用于从事土地保护事业,保护队的工作被限制在林业保护、防止土壤侵蚀、洪水控制和类似的工作上”。经过激烈的争论,国会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第二,为执行罗斯福政府提出的、19336月获得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中的第202203条款而由内政部成立土壤侵蚀保护局;第三,1934年,罗斯福政府推动通过《泰勒放牧法》,该法开启了一个新的土地管理模式。曾经向私人出售土地的政策被取消,目的是限制过度放牧以免造成水土流失。该法案规定,西部尚未分配的大量公共土地将作为合众国牧区并保护起来。1936年,由于《农业调整法》遭到许多农场主的反对而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罗斯福政府提出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并获国会通过。罗斯福政府试图通过将维持农业收入和土壤资源的保护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大多数农场主和国会的认可。该法将农作物区分为“消耗地力的”和“增强地力的”两类。政府鼓励农业生产者尽可能地减少种植消耗地力的作物,而多种增强地力的豆科作物及牧草,同时对种植“增强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补贴。

——摘引自熊刚《美国现代农业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政府土地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土地保护政策的主要影响。
2022-10-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百校联盟(名校联测)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