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7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世界,一方面在衰落一方面又在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1932年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材料二   19836月,在国际高级研究协会联合会的一次会议期间,来自15个国家的学者们一致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都不再令人满意地起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正常秩序被打乱了的行星上,这一行星以一些与当代现实没有关系的经济观念为基础……我们要对那些基本信条提出异议,看看能否对它们加以修改或调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导致1932年的世界充满“猜疑、恐惧和威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都不令人满意”的表现。为此二者各自做了哪些经济政策调整?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分析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后,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同的贸易不断发限,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一并通成强大的频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公有地和世袭的份地都变成了私有土地。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的高建度发展,是整个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90年代的农业萧条并未从美国经济中消除阴影,它一直在20世纪美国经济中成为导致危机的潜在国素。农民没有享受过20年代的繁荣,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他们的处境更为悲惨。1933年1月,美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爱德华·A·奥尼尔第三说:“除非给美国农民想,点办法,不然的话,不出一年,农村就要闹起革命来的。”

——整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简述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表现。简述罗斯福政府为防止农村“闹起革命来”而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
2022-04-06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政府与经济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关系会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首先得到了应用。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等,其目的是设法将所有的人都有效地利用起来,而国内全部的自然资源与一切能进口的货物,都要用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上去。在战争紧迫的形势下,自由竞争是浪费的,民用方面或者纯粹以奢侈为目的生产已被削弱减到最低限度。如果未经政府批准,要兴办新的企业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工厂无效益或者毫无盈利,政府也要千方百计补偿其损失,使之能够继续经营。

——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英、法、美等国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20世纪30年代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从而也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改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法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是:加强通过国有化手段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辅之以资本主义的计划化,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使经济增长;摆脱法国对美国及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影响,面向欧洲市场,努力联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扩大贸易出口,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有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重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举。

——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一战促使政府机构职能发生改变的表现,并简述一战对欧洲世界经济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之所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面对“20世纪30年代巨大的摆动”美国与德日选择的不同方式和道路。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二战结束后法国逐渐形成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确定发展目标”和“面向欧洲市场”的意向,请结合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的发展方针和稍后“联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的举措加以简要说明。综合材料一二三,用一句话指出政府与经济的关系特征。
2022-03-2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5 . 自由与平等是资本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之间的张力是资本主义发展演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与平等代表了理性主义的不同方面。在自由主义引导下,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但是,追求个人解放,人人平等的价值理性却被淹没了,社会平等被忽视,造就了新的巨大社会差异。

材料二   面对危机,一些富有远见、务实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思想,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以及战后西方国家在内在逻辑上与之一致的系列改革。这次调整使19世纪经典意义上的自由资本主义发生变化,自由主义中注入了平等和公正的元素,如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材料三   1973年,一场始发于英国,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各国经济低速增长甚至停滞、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纠缠在一起。这种罕见的经济现象表明,战后西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失灵。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以“里根革命”和“撒切尔夫人改革”为代表的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调整。改革者们绝不是完全回到自由放任的老路。在现代科技革命所造成的新形势面前,资本主义需要寻找一个自由与平等的平衡,一个效益与公平的契合点。

——摘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上半叶“社会差异”的表现及马克思恩格斯为实现“价值理性”而进行的理论思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列举罗斯福新政在1935年的社会立法,简述战后西方国家改革与新政相一致的“内在逻辑”。
(3)阅读材料三,用一个专有名词概括“这种罕见的经济现象”,指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经济政策。综合材料一二三,概述18-20世纪西方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2022-03-2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文明经过一个世纪的行进,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结构的重组,资本与劳动的经济关系成为了一种由市场决定的自由关系,变成了占据主导的社会关系。前工业时代的行会的、封建的习俗、惯例、法规等等都被冲刷摧毁,从此整个社会变成了资本的社会,或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的社会。但不可忘记,在这个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中,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与自由组合所产生的紧张与对立关系成为劳资关系的另一侧面,并贯穿于影响这个时代进程的始终。

——李宏图《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此前(罗斯福新政)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赤裸裸、血淋淋、人吃人的资本主义。1930年代大萧条表明,这种资本主义已经穷途末路,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所进行的社会变革,通过以工代赈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规范劳资关系,重新塑造了一个资本主义,即福利资本主义。

——孙立平《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这代人》


(1)阅读材料一,写出“工业文明对社会结构重组”的表现。结合所学,针对“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与自由组合所产生的紧张与对立关系”,19世纪上半期思想领域有哪些探索成果?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所进行的社会变革”的具体内容。并从资本主义发展机制自我调整的角度,说明“福利资本主义”的含义。
2022-03-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l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llow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的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西方现代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022-03-18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济源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96年,荷兰第一支远征队在巴厘岛买到一些香科和粮食;1599年,荷兰船队抵达班达群岛,在隆塔尔建立了商馆、域堡,并以极低价格购买到了大量肉豆蔻;1600年,荷兰人和安汶统治者缔结条约,规定“安汶所有的丁香交给荷兰殖民者经销。并允许他们在该地建立城堡”;1605年,荷兰人将葡萄牙人赶出了德那地和蒂多雷;1609年,荷兰人进一步占领班达一尼拉岛,并建立拿骚要塞,与当地首领签订了承认其香科贸易垄断权的条约。1618年,荷兰人与英国人达成协议:各自可获得一半的胡椒;英国人将到马鲁古群岛、安汶岛和班达群岛的香料贸易份额的三分之一。1623年,荷兰人逮捕了安汶英国商馆成员,有10名英国人被斩首,制造了“安汶岛大屠杀”。

材料二   19141945年可以描述为世界经济解体和世界贸易下降的时期。1932年,世界输出额的美元价值猛跌到1929年水平的三分之一,出口数量则跌到1913年的水平……1948年以后,世界贸易增长得非常迅速。世界输出额从1948年的540亿美元增加到1963年的1400亿美元以上,在19501960年十年中,世界输出额的增长率每年约为6%。

——摘编自(美)哈勃勒《从历史角度看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增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人在东南亚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14—1945年世界贸易下降和1948年以后贸易增长迅速的原因。
2022-03-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长沙平高、永顺平高等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二   1842-1942年美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英美两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项显著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统计学上要求对比分析须注意可比性原则。为增强可比性,请对上述材料提出一项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2-03-13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国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罗斯福农业政策的作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