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年),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口号。竞选和执政期间,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竞选时他说:“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击败胡佛,成为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演说,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罗斯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阵营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后他又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的优秀品质。
2021-12-12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2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其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就是在相互独立平等基础之上的市场交换,而交换在本质上则是基于一种交易上的契约关系,每一个人对财富的获得不再是依赖于特权或政治权力的保护。同时自由被视为相当重要的内容,自由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换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能够自由支配本人的财产权和劳动权,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中去。就市场本身来说也是自由的,受着“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亚当·斯密最终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思想家们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权利的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解决,这一论述也彻底扭转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对人的权利的论证路径。

——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材料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造成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在于竞争,普遍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危害。傅立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认为工业主义的生产毫无秩序,不能按比例给予报酬,不能保障生产者即雇佣劳动者从增加的财富中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因而他主张建立不仅能解决失业而且能取代现存制度的新制度——“和谐制度”。和谐社会的基层社会组织叫做法郎吉,在“法郎吉”中不仅生产领域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流通领域的商业劳动要联合协作,而且家务劳动、教育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也要联合与协作,整个社会要把这七种劳动组织起来形成协调而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詹真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材料三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产生了垄断,垄断的产生又加剧了各国大垄断组织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同时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19025月,美国爆发无烟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罢工持续时间甚长,煤矿主顽固地拒绝工人的合理要求。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实行干预,这一年10月,他把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召集到白宫进行磋商。当时煤矿主无理地要求政府动用军队迫使工人停止罢工,这激怒了罗斯福,他告诉煤矿主说他准备动用军队去剥夺煤矿主的所有权,然后由军队来生产无烟煤。结果煤矿主屈服了,不得不提高工资10%,工作时间减到9小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构建的“商业社会”的特征,如何理解亚当·斯密进行的是“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的另一种启蒙”。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傅立叶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面对“竞争所带来的不合理社会”,19世纪上半期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简要说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
2021-08-26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1985年英国进口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整理

材料二   19328月,英国与其各自治领间签订了一项双边贸易协定,以帝国特惠制保护整个英帝国的市场。协议规定:“英国对从各自治领进口的商品实行免税或减税的优惠政策;英国限制从帝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以保证帝国各自治领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的工业品输往自治领时相应的享受关税优惠政策,对来自英帝国以外国家的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二战后,帝国特惠制影响逐渐减弱。1971年英国与欧共体达成协议,接受自1973115年期间逐渐废除特惠制。1977年底特惠制正式宣告结束。

——摘编自欧阳萍《从关税改革看英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等


(1)指出第一低谷期英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并说明1932年帝国特惠制的影响。
(2)结合第二低谷期时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对帝国特惠制逐渐失效进行历史解释。
2021-06-05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材料一   1900-1981年世界贸易与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   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关税法》,增加了应纳税目和提高了关税,招来了贸易伙伴的报复,引发了贸易战,使得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雪上加霜,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后,美国力推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构建“自我利益的多边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其国际贸易政策在此时期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救济工作,并且注重对症下药。早在周朝,政府经常派出使者深入民间考察民情,以便及时对百姓实施救助。汉代则采取了包括放账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在内十多项扶贫措施。以及限民田、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同时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兴修水利、编制农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教助贫户,并设立“纳业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美国,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推行“新政”,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联邦紧急救助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开创了公共救济模式。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将社会救济纳入美国救济体系。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同年,实施了面向儿童、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中所列举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救济措施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两国的国家救济措施得出哪些启示。
7 . 儿童福利的演变

材料一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教会及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救助。但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城市中孤儿和弃婴数量的增多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育也因其缺乏家庭养育氛围等种种弊端遭到诟病。因此,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中的贫困儿童开始基于反机构化、反城市化的理念被安排到农村家庭去。然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满小欧《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材料二   战后以来,英国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项值得自豪的成就。……出生:*贫困的母亲可获得附加补助加上一次性补助。每个婴儿出生、医药费平均为1150英镑,全免。儿童时代:(16岁以前)每个儿童每星期得6.85英镑津贴。贫困失业家庭11岁以下的儿童每星期得9.60英镑津贴。*未失业贫困家庭可获得家庭收入补助。小学和中学教育免费。*有的儿童可享受免费牛奶、午餐。(注:带*的为政府打算取消的项目)

——洪江《“从摇篮到坟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孤儿援助方式的变化,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儿援助观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的欧美儿童福利。
8 . 20世纪30年代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

材料一   193346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废两改元令》,确立了银本位制,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银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9346月,美国实施白银政策,使白银价格陡增,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鉴于此,193511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接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图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这次币制改革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缓解国内金融危机、统一全国市场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摘编自吴小静《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材料二   1933年夏末,罗斯福总统已向公众明确解释了他的货币政策方针: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不再取决于国库中的黄金储备,当局将根据国内的物价水平与就业水平对货币供给进行相应调控。另外,只有当上述这些经济指标回归到了合理区间后,政府才会将视线转向外部均衡,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取稳定美元汇率的举措。随着金本位制在美国开始走向终结,当局对货币的管拉开始突破黄金的约束。

——摘编自埃里克·罗成《货币大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实行的新货币政策及其共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新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9 . 英镑地位的兴衰

材料一   为了纪念工业革命的成就,英格兰银行将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帮助他完成商业化的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印制在最新版的5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和结算。1913年末,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二   19317月开始,英镑兑换黄金达到了高潮,而外贸赤字也迫使英国不得不向外支付更多的黄金。黄金储备的锐减反过来又动摇了人们对英镑的信心。1931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不再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并且禁止黄金出口。

——摘编自曹家和《大萧条:起因何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世界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2)1931年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进行合理解释。
2021-05-21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5月供题历史试题
10 . 中国金融中心与世界金融体系

材料1912年,中国银行在北京开业,并赋予了中央银行的地位及相应特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北京、天津还增设了许多商业银行。北京和天津的金融地位已高于其他地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适当分离,把上海发展为金融中心的方针,设立中央银行于上海,并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总行南移至上海,并增加官股、指派官股董事监事。1928年,北平(当年北京改名为北平)某银行的营业报告写到:“北平入春以来,因南北军事未经解决,交通又复阻滞,以致银根枯窘,各业均受影响,倒闭时有所闻”。

——摘编自吴景平《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区域变迁》


(1)依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转移,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金融中心转移的原因。

材料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召开,66个国家代表与会。英国企图让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承担保持世界金融货币平衡的义务,从而维持英国自己的主导地位。

4月19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实际贬值41%,英法担心自身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冲击,迫切要求召开国际会议以稳定汇率
6月12日,会议召开
6月14日,英法美达成初步协议:将美元稳定在4美元合1英镑的水平,允许上下浮动3%
6月17日,罗斯福总统来电反对此协议,称“要实现稳定货币的最终目标不能只靠三四个国家的努力,需要在世界范围采取行动”
7月3日,罗斯福总统再次来电,提出“固定汇率也不是正确的答案。我们必须做的是……方便产品交换、互通有无”
7月27日,宣布无限期休会,实质性问题未达成协议。会后,英帝国的成员国组成英镑区,法国为首的黄金集团则形成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圈,美国则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2)结合所学,为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撰写一份解说词。
2021-05-11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