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6年)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因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人教版历史材料《必修二》


(1)材料一中“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谈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概要谈谈对我国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分别建立美元区、英镑区、法郎区,导致世界市场分裂……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1947年,由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其序言中指出其宗旨是“……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0世纪初以来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政策,以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及在解决社会危机方面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
4 . 社会出现困难局面的时刻,适时作出改变往往效果显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回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共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而去。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他在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让步”是指1921年实行的什么政策?据材料归纳这一政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能直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除增加就业外还有什么重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的国内外形势是怎样的?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怎样的目标?
(4)从以上三者的“改变”当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020-07-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
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
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
6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市场配置依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为何说“尝试失败了”?试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说明与“冲击的办法”相比,“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做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主张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之相关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二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后来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7 . 发展经济,关注民生,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的两幅图片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保障民生的具体做法。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六单元引言
(2)请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三 由于粮食和日用品产量有限,我国曾经对粮食、食油、布料等实行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工农业产品的增加,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政府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当年的粮、油、布票证,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现在,人们再也没有花钱而买不到东西的烦恼了。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66页
(3)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根据上述经济政策的调整,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6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北宜昌三峡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