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来实行银本位制,而世界银价操于列强之手,加之货币种类繁多,发行货币权分散,对商品流通和内外贸易都是不利的。国民党政府军费开支膨胀,财政赤字日益扩大。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增加了对华商品输出。1934年美国用高价向国内外收购白银,导致上海中外银行的存银从1934年6月的58500万元降低为12月的33500万元,国内白银挤兑风潮迭起。1935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出关于币制改革的布告:自本年十一月四日起,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

——摘编自黄如桐《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概述及其评价》

材料二   危机期间很多国家采用货币贬值作为反危机的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美国和英国达成的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定建立了两个国际性金融组织。由于美元成为了稀缺货币,1948-1958年,欧洲为了应付美元荒首先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实行自由化政策。195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出现国际收支困难的英国提取5.62亿美元巨款,成为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开始。世界银行也在1948年以后将贷款重心从西欧转向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9212826.56元,作为借款。”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两年后,美国财政善后银行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5000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麦。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摘编自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原文有改动。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美、日争夺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并说明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危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危机对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为应对危机,采取的发展经济举措及其影响。
2021-08-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期间,社会运动不断爆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各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你认为书中会写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些社会运动?
2021-10-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摘编自钱乘且《英国通史》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盯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发展措施的特点。并指出这些措施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在社会治理模式上的共同之处。
2021-09-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面对危机,适时调整农业政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空前的农业危机一方面使得绝大多数中小农场主破产,大农场主陷入窘境;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转变了美国农业政策目标的制定。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并将其纳入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律的基本要义在于控制农业生产与实行价格支持,其中有关"农场主可以同农业部长签订减少生产合同,并获得政府补贴"的条款一直沿用至今。在处理过剩农产品、减少农业库存等方面也进行了尝试性的工作,并最终促成了旨在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的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顺利出台。

——摘编自詹琳《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材料二 危机催生变革。20 世纪 70 年代末,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倒逼中国农民发动改革。……著名的"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和尊重基层群众改革举动和创造性实践。……1977年6月中央调整了执行极"左"路线的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很快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摘编自詹宏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论蕴含和现实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及目标。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6 .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都遇到过一些困难,应如何调整方向,应对挑战,各国领导人见仁见智,尽显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335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19354月罗斯福总统建立了重新安置局,向贫穷农民、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及技术支持,该计划使12000万户无土地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其中也包括黑人农民。

——摘编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为克服严重的国内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年),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口号。竞选和执政期间,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竞选时他说:“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击败胡佛,成为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演说,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罗斯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阵营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后他又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的优秀品质。
2021-12-12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8 . “逆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40%提高到479%.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在193111月实施了《非常进口税法》,试图通过征收高关税的方法对某些进口产品进行歧视性贸易限制。法国通过修改关税税则对来自英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5%的关税。

——保建云《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挑战。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

——余淼杰等《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各国实施贸易限制举措和禁航禁运管制,直接破坏了 WTO框架下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体系,其短期内会严重扰乱、破坏各国抗击疫情的防疫物资贸易往来,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中长期内会损害贸易规则,产生严重的贸易破坏效应。

——张茉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全球贸易的冲击与对策建议》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背景和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组织框架?该组织本身存在哪些问题?后来被哪一组织取代?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对外贸的冲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资本主义传统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在20世纪发生了深刻的变革。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是两次不同类型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标志着本世纪自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由主义脱离了19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カ。

——摘编自周穗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与自由主义的两次转型》

材料二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

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

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第四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第五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2012.10至今)

——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自由主义两次转型的内容,并分析两次转型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第三阶段初期,中国是如何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
(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外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1-07-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91024日纽约华尔街股市突然崩溃,瞬间摧毁5500家银行,1700万工人失业,……美国1/3老百姓在垃圾里寻找食物,开始抢劫游行。在罗斯福竞选时,有个失业美国青年迎面向他的汽车开枪,罗斯福侥幸躲过一劫,但是愤怒的子弹让罗斯福清醒地意识到:实行新政迫在眉睫!

材料二   193012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从193111日起全国一律裁厘,所有各省厘金征收机关绝对不得再行存在。裁厘后,国民政府实行“统税“政策……改变了过去“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

——周明《大萧条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亮色”》

1900年,荣氏的原始资本仅为6000元,至1936年,荣氏仅在无锡的投资就已达750万元,36年间加了1250倍。

——宗菊如《无锡荣氏民族工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三   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李克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1)为避免再次出现材料一中的“刺杀”事件,罗斯福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产生怎样的效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裁厘”实行“统税政策”的国际背景,并分析这一时期荣氏家族企业得以实现“逆袭”的因素。
(3)2020年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大约90年前,同样面对经济的严重衰退,世界各国是如何应对的?对世界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是如何处理的?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世纪中国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所采取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