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29,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
2021-07-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文科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时代变迁的影,受制于诸多因素,又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15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圈地运动中,除了圈占大片土地作牧场外,还有一种形式的圈地是为了更有效地耕作而小块土地的圈占……始于18世纪晚期的圈地运动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法律框架内,议会通过圈地法令进行圈地的。(晚期圈地运动)变共耕的公地为大块相连的农场,以采用新的比较科学的耕作制度进行规模化经营。

——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

材料二   国会于1938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行圈地运动的目的。结所学知识,归纳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化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
3 .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利制度改革的原因。
(3)依据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敦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上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21-04-28更新 | 44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吃“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农民、工人的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罗斯福、邓小平分别面临着什么经济问题?概括指出他们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结合你所在地方的经济,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在贸易顺差的情况下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40%提高到47%,农产品关税税率提高到48.92%。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在1931年实施《非常进口税法》。此后,以征收关税为特征的贸易战蔓延到大多数国家,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古巴、印度、阿根廷、巴西和中国等也来能幸免。

——摘编自保建云《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为了缓和危机,通畅国际贸易渠道,巩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1934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长期以来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从19348月签订第一个互惠贸易协定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初贸易战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1-07-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新高二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宣布,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1940年成立了延安体育会,组织和推动体育运动,增强军民体质在陕甘宁边区的学校,体育是必修课,低年级以走、跑等活动性游戏为主;高年级除了赛跑、爬山、跳高、跳远、双杠、石锁、太极拳、滑冰、游泳等项目外,还有军事常识学习与操练。延安大学成立了体育系,培养了一批体育人才,这些学员大多分配到部队和学校担任体育工作。在陕甘宁边区从清晨到傍晚到处都能看到学生、战士锻炼的身影,群众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摘编自刘宇《抗战时期根据地体育运动开展状况探析》

材料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完成,美国教育家掀起了一场儿童研究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儿童白宫会议。1929,受经济危机影响,学校艺术教育缺失,艺术教师离职引起了公共工程署负责人哈利·霍普金斯的担忧,他认为公共工程署应展开一场艺术教育。新政中开展了儿童美术教育、戏剧教育、音乐教育、文学教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仅纽约市参加过美术课堂的儿童超过200,开展了几百次艺术展。儿童戏剧成就显著,人们创作上演了《皇帝的新装》等多部著作,为年轻剧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联邦儿童戏剧计划提高了他们的戏剧欣赏水平,为美国戏剧的发展培养了消费者。音乐教育激发了儿童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推动了美国本土音乐的发展。这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也深深贯彻了罗斯福总统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教育孩子们在困难时期要懂得心存希望、要懂得关心帮助困难的人。这对提高孩子的道德观、教育他们成为优秀的公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宋海燕《未来公民的塑造: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儿童美育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体育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美育教育的原因和影响。
2021-07-07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较1929年减少了37%以上:1929年失业人数为590万人1933年为2600万人;1929-1933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分别下降了40.6%32.9%、23.8%、34%、36.7%;资本主义国家进出口贸易由1929年的676亿美元减少到1933年的238亿美元。

——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始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而结束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重工业放在最主要的地位。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各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三 针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1937年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摘编自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强调中国现代化的方向是社会主义的原因。
2021-06-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