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美国用谷物代替煤炭充作燃料,约有640万头猪被投入密西西比河,1000万亩棉花烂在田里。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农业领域出现相对过剩B.社会风气趋于奢靡腐化
C.农民生活日渐宽裕富足D.农民为工业化作出牺牲
2023-07-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达1280万人,占当时美国劳动人口的28.4%;德国失业人数达600万人,几乎占全国工人的一半;英国失业人数近300万人,法国失业人数达150万人。这反映了经济危机(       )
A.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地B.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C.加剧世界紧张的局势D.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发表于1939年,以破产佃农乔德一家的大迁移为中心,描述了经济恐慌爆发之时美国的景象:银行的冷血、农民的悲惨、警察的蛮横、资产者的无情。小说1940年被改编为电影,被重印和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经典作品。据此可知(     
A.大危机根源于资金链的断裂B.大危机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农民大迁移加剧了经济恐慌D.经济恐慌使社会结构得以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明确提出“有效需求”问题,将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解决失业和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主张做了系统的叙述,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的成果(     
A.得到了当时西方国家推崇B.承袭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C.指导了罗斯福新政的开展D.顺应了解决经济大危机的需要
2022-09-01更新 | 54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3届高三尖子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市场对机器设备的需求开始日益减少,房屋住宅建筑业在1926年以后开始逐年下降,居民消费达到顶点,耐用消费品已供大于求。据此可知(     
A.生产的下降引发产品供应不足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长期存在
C.欧洲崛起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D.有效需求不足潜藏着经济危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

——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

材料二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

——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8—1933年间,美联储制定了如下的货币政策,据材料可推知(     
时间目的或观点政策
1928为了限制大量银行贷款进入股市提高利率,减少贷款
1931因为人们担心美元像放弃金本位的英镑一样贬值,美元挤兑黄金,为了保证美元地位提高利率
1930-1933消除中小银行才能使银行体系恢复正常坐视银行倒闭或兼并
A.美联储货币政策利于稳定金融秩序B.通货紧缩是加剧大萧条的重要因素
C.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D.采取自由政策加剧了经济的大危机
2022-05-24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2021-06-09更新 | 5054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节约法》,主要是大幅削减了联邦政府的总预算。总统有权决定今后的预算调整。削减份额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退伍军人,通过该法案缩减了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共5亿美元。由此可推知
A.国会对联邦政府的制约加强B.美国对军队建设的力度减小
C.总统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D.经济危机恶化趋势得以缓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