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凯恩斯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失……一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据《俄罗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1-08-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金比钢铁更有力量。”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指
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C.自由主义D.凯恩斯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30年代初,一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是复杂有机体,相互依存,不宜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主张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甚者更提出了实行公有制和国有化。由此可见,这些经济学家主张
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B.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C.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
4 .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材料一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1651《航海条例》

材料二19世纪英国经济发展大事记(部分)

——摘编自《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三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1936年发表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认为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就业。其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指导思想和经济政策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根源。
(2)根据材料三,指出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8-09-14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233亿美元上升到10634亿美元,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
6 .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重商主义
2016-11-27更新 | 33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一致D.都始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9 .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C.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D.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