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危机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材料一   1900-1981年世界贸易与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   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关税法》,增加了应纳税目和提高了关税,招来了贸易伙伴的报复,引发了贸易战,使得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雪上加霜,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后,美国力推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构建“自我利益的多边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其国际贸易政策在此时期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2 .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材料一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3 . 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有序与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和德国陷入了工业竞争之中。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同德国的工业竞争,促使国际政治联盟在19世纪末做重新调整。英德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随着各国致力于工业化事宜,他们找市场的努力就导致国家之间直接对立。竞争的一个结果是自由贸易的信条被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抛弃了。

——编自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一些新变化”。结合所学,从技术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英国与“国际政治联盟”做出的“重新调整”,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自由贸易的信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写出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会议名称,并简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11-09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提高关税。高关税严重影响了美国国际贸易,1929年,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为53.47亿美元,到1932年下降到16.67亿美元;同期进口贸易总额则从46.63亿美元下降到13.43亿美元。虽然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但高关税政策无疑是美国对外贸易下降的直接原因。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挫伤了各国为消除关税壁垒、降低关税而达成国际协定的信心。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普遍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关贸易》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概况

19791988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亿美元。
19892000中美经贸矛盾争端不断,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美贸易额从1989年的1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744.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12016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对话并存局面。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2017年至今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启用第6次“301调查”,并进行反补贴反倾销和“201调查”“232调查”“337调查”等,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并不断升级,中关经贸关系进入正面对抗期。

——摘编自杨枝煌、杨南龙《19492019年中美经贸关系基本图景及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早在20世纪初,美国人在观看体育比赛、杂技表演或者去游乐场时,都会随手捧上爆米花,但是崇尚高雅的电影院并不允许携带进场。到30年代后期,几乎每家电影院都开始售卖爆米花,看电影吃爆米花逐渐风靡全球。爆米花的流行反映了
A.美国玉米产量高成本低廉B.电气工业技术的进步
C.电影的大众化商业化趋势D.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
2021-04-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商业贸易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材料三   1932年的工业生产与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了46%,德国下降了47%。国际贸易总价值减少65%以上。为摆脱危机,各国起初“各自求生”,采取“以邻为壑”的措施与政策。1931年11月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美国国会也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税率的关税法《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实际平均税率达53.2%。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圈和各国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四   



(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提取材料一图文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说明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额大幅减少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020-10-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十月革命后,美国对苏俄(联)执行了长达16年的“鸵鸟政策”,拒绝给予外交上的承认。直到1933年11月16日,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美苏建交的经济因素包括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B.美苏经济发展的需要
C.凯恩斯主义理论兴起D.苏联经济危机的爆发
8 . 疫情和经济危机时刻考验着人类的命运与生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月,身处法国北部战壕的士兵开始染上一种特别强大的流感,俗称“西班牙流感”,数千人因此丧生。当时的战场前线,背后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供应网络:士兵和弹药从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大批涌来,石油来自中东,谷物和牛肉来自阿根廷,橡胶来自马来西亚,铜来自刚果。而相应的,这些地方都受到了西班牙流感侵袭。短短几个月内,大约5亿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染上了病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就夺走了大约5000万到1亿人的生命。相较之下,从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4000万。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材料二:美国的消费市场崩了,不但让美国的企业停了工,也打击了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型国家,比如当时的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它们的流水线也停了,失业者同样魂不守舍地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当时美国政府为了将有限的消费力留在本国,给外来商品征收了高额的关税,把进口货挡在国门之外,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各国的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贸易摩擦逐步转化成军事对抗,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战:1929大萧条的残酷解决方式》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主要内容与表现。
(2)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学术界认为1929大萧条是二战导火索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些年来,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经济日报刊评: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约翰。R.麦克尼尔认为,人类从简单社会向复杂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同质性和多样性循环转换的过程。远古时期,人类分成一个个小群体,掌握着几种语言,生存策略也极为简单,人类呈现简单同质性。后来随着人类散布各地,文化多样性形成,从而发展出诸多复杂社会,如部落、城市国家、帝国等,宗教差异也越来越大。但公元1000年左右,多样化趋势逆转。多种文明的长期互动使复杂性成为一种原则,共尊一种原则的结果是文明趋同,语言和宗教的种类以及政治组织的数量都趋于减少,从而形成新的统一性。当这种统一性达到极限,新的复杂多样性又将出现。

——摘编自刘新成《文明互动:从文明史到全球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