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71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鼓吹个人从各种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强盛所要求的健全“国民”。到五四时期,“新民”说被“新人”说取代,“新人”是“人类中的一个人”,而不是“国家”中的一个“民”,陈独秀甚至明确提出“国家也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偶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民众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B.中外文明融合趋势逐渐加强
C.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D.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思想主流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
2 . 如表是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A.非洲与美洲人口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B.外来作物的传入决定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C.工业化进程推动世界城市人口占比上升D.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反映的是唐代宰相中进士出身者的比例信息。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扩大了儒家思想对皇室的影响力
C.反映了文官政治走向成熟D.促进唐代文化平民化趋势的发展
2024-04-23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编钟,作为西周王室王权的一种象征,是礼制最好的体现。按照西周王室对雅乐的正规要求,编钟必须具有宫、商、角、徵、羽这五个正声。可是,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编钟却打破这一传统,出现没有角音的乐器,而且这种乐器的音调正与当时山西地方的民族歌调相对应,成为地方歌调的一种体现。这一变化(     
A.弱化了尊贵卑贱的等级差别B.得益于国民艺术素养的提升
C.印证礼器向世俗转化的过程D.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4世纪以后,西欧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充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价格下跌,许多领主放弃了对庄园自营地的直接经营,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西欧(       
A.庄园制度巩固B.农民生活处境恶化C.社会转型加速D.自治城市开始兴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7 . 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记述充分说明(     
A.交通发展影响社会生活B.天津交通得到较快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城市布局反映社会变化
2024-03-17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剑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长期呈现下降趋势,但在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却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上升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滞胀”带来的反应B.日、欧崛起对美国的冲击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D.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
2024-03-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考评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26更新 | 21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4届高三3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1889年与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桥梁)交通工具使用变化的情况(单位:辆/天)。这反映出(     

年份

步行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11770

6984

544

9

0

0

0

0

1926

50823

14600

0

0

3459

3764

172

922

A.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
C.现代交通取得全面进步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