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各工业部门协商委员会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还规定资本家必须接受所雇工人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额的限制。这一法令
A.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危机的打击
B.恢复了全国银行业系统的信用
C.有利于恢复生产,缓和社会矛盾
D.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过剩问题
3 . 英美在20世纪的经济政策调整当中,都做出了建立国有企业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美国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其主要任务是改变田纳西河流域的贫穷落后面貌;降低全国电价,普及电力使用,以促进生产发展与改善民生。这是以谋利为目的的私营公司不愿干的。它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英国不少为国民经济提供原料、动力和劳务的部门处于极度衰弱的状态,如电力工业,技术紊乱,设备陈旧,收费较高。实行了国有化,就能加强国家投资,解决上述难题,并未以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而在80年代,撒切尔政府认为企业国有化的比重过高有种种弊端,它使企业依赖国家投资,失去进取和冒险精神;企业内部机构臃肿,效率低;并挤占了私入企业的资金。撒切尔政府执政不久,即逐步出售国有企业。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适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所承担的责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不同时期对国有企业政策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英美建立、调整国有企业所带来的启示。
4 . 寒假里,老师布置了一份历史作业:寻觅历史改革的足迹,要求同学们从中外历史上的历次改革思考“背景”“内容”“影响”三者的相互关联,从而学会发现、认识历史演进的规律,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以下就是刘一同学整合的“30年代大危机与改革”的部分资料,我们共同阅读思考并解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3月,政府命令全国银行“休假”4天。集中力量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开业,淘汰已实际破产的小银行,接着政府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1933年5月,总统批准公布《农业经济调整法》,并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规定缩减农业生产……政府与生产者签订合同,由政府付给租金或“货币奖金”。

1933年6月,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执行法令。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1933年11月,政府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资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

材料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摈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大大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的空间。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


(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出时间长、破坏力强、范围广等特点,请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破坏力强”这一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举措。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主要特点。你如何评价这场改革?

5 .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调整农业结构并稳定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D.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6 . 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
B.颁布《工业复兴法》
C.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7 .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10 .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其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的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在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发展为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并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AFDC计划;1949年通《住房法》,使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问题;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从1969年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迎来了一个收缩调整的时期。

——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农民罢工的时代背景。政府是如何成功扭转危局的?这一举措体现出怎样的显著特点?
(2)依据材料二,“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美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收缩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