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记载一位美国记者与罗斯福总统的对话,“总统先生,您是共产党吗?”“不是”,“您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为罗斯福不承认这些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您的哲学是什么?”罗斯福回答:“哲学?我是基督徒,是民主党人,仅此而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B.有争议,带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C.倾向工农,损害了资本主义的原则D.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由此,国民政府教科书在1933年这样写道:“新政能否收获还是问题”。1935年又改为“新总统准备就任期间,美国境内突发空前的银行风潮……对此总统先颁布紧急银行法,更设立经济复兴委员会,厉行蓝鹰运动以复兴全国经济。”随着新政推进,二战的进程和罗斯福连任,人们对新政的认识也有乐观的一面,这期间,著名学者费孝通对新政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解读,1947年国民政府新版教科书对新政的评价更新为:“罗斯福执政以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显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致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辨析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对中国的解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农业改革。罗斯福批准公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实行有储“休耕”,提高农产品价格。但是补助大多进了大地主的腰包,佃农几乎没有获得补助。获得资助的农场主采用机械干活,失业的佃农涌入城镇。沙尘暴严重的地区许多家庭得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提供了其他援助,包括提供粮食和种苗货款等。农业调整署向小麦种植户提供几百万美元的补助,鼓励改种其他作物,比如用能使土壤增肥的高粱代替导致土地贫瘠的小麦。联邦政府还出台了长期政策,旨在改变土地的使用方法,遏制水土流失,恢复草原植被。

——摘编自约翰·马克·法拉格等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
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
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09-2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凯恩斯说,“罗斯福总统所采取的行动计划认真地看,不仅是美国,而且是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手段”;“它是激烈的政策,产生的结果将以更为良好的行为改变潮流的方向。”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行动计划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B.激烈政策开创了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C.新潮流顺应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趋势
D.良好行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6 .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2019-01-09更新 | 237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县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写道:“大萧条之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左右,1931年是15.9%,到l939年仍停留在17.2%。……1943年,美国的失业现象基本消失。”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新政调整工业生产B.新政调节农业生产
C.政府兴办公共工程D.“二战”需求的刺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一些权力,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等,均受到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干预。拨款和政策制定之权均在联邦,而州和地方只有执行和管理之权,甚至在州权范围内的事务也有了联邦政府插手的现象。以上现象表明( )
①联邦政府担负起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责
②新政扩大了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
③新政结束了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④新政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④
9 . 下图反映了1920—1940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该图能说明当时的美国
A.联邦政府为挽救危机放弃自由主义原则
B.联邦预算与国民生产总值同向快速增长
C.政府通过赤字财政反危机的机制创新
D.政府火力推行凯恩斯主义恢复发展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