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改革、创新与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用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对内改革的重大决策。
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20-08-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多种因素相关,其表现形式也是复杂多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7世纪的英国历史进程中,有三条线交织凸现出来,把英国决然地引入近代社会。这三条线是:一、从13世纪的“大宪章”开始,国王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已逐步成熟,英国革命至17世纪已是“水到梁成”。二、自由贸易具有突破封逮樊万的明显特征,尤其是海外贸易快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繁荣,使私人财产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英国反极权主义的思想倾向,特别是宗教改革在英国经过一阵“大动乱”之后奠定了国教基础,为英国人民创造了相当宽容和稳定的宗教环境。宗教改革就其社会意义而言,本质上是一种对极权制的“抗议”,它非常普遍地唤醒了各阶层人民的自我觉醒意识。

——《冷眼向洋》上卷


(1)依据材料概括近代民主政体率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的新进展。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部大平原被毁的草地达到35……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193313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强调减少生产和保护土地相结合,在南部大平原地区,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大平原委员会提出: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破除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等错误观念。……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到了40年代,沙尘暴从南部大平原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高国荣、周钢《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总统在环境“系统综合防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者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


(3)简要指出中共七大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主要史实。
2021-03-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胡佛)顽固地拒绝支持联邦直接救济法案。他坚决反对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政府救济,认为联邦政府给的钱会使受救济者精神颓废,而志愿机构连同地方和州政府的救济则不会这样。面对危机,胡佛选择到十九世纪去寻求治病良方,并且认为只要恢复二十年代的企业机制就够了。

——姚莉《胡佛的悲剧命运与1929—1933年大萧条》

材料二   三年多以前,我们为救济进行了拨款,虽然一开始就认识到这种做法并非完美无缺,……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这里所说付出一点什么,指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工作,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

——罗斯福《罗斯福选集》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胡佛和罗斯福在社会救济方面的异同。

(2)以上四个片段都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真实场景,请任选一个片段,说明其体现的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及作用。
2020-10-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法律思想与实践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步意义。

材料二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法国《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豺狼。……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幸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严复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这一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方针和改革措施,大都是通过立法活动得以贯彻和实施的。罗斯福新政六年,其立法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自罗斯福就任总统至1935年为第一阶段,1935年至1938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百日新政”内,有1933年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15个重要法律。第二阶段的立法,以社会保障法、国家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关系法为标志。

——张永生《浅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立法活动》


(4)根据材料四,比较罗斯福新政两个阶段立法目的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020-04-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13届高三3月联考综合练习(二)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罗斯福通过向国会提出特别咨文、写信等方式,把过去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行政活动,扩大了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创办和管理新建的大量国家事业或公共工程,罗斯福增设许多新的独立机构和附属机构,从而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权力,均受到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干预。

材料二   1933年,一位共和党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罗斯福)已使希特勒、斯大林、墨索里尼和土耳其的凯末尔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材料三   1950年,美国学者施瓦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写道: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力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2)分别概括材料二、材料三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0-07-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体制创新和调整”,做了几张知识卡片。

卡片一


卡片二


卡片三



请回答:
(1)依据卡片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的“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什么?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又采取了什么政策?
(2)卡片二中“新政”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开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开始”新在什么地方?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片三中曲线图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的原因。
2020-03-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农业问题,并发现了一些规律。

探究一古代中国“僇力(lu齐心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述实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

探究二战后苏俄(联)

表1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2)概括表l中数据所反映的变化,依据表2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和积极作用。

探究三危机中的美国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摘编自2008年8月《大生》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探究四8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对苏联的趋势加以解析。
(5)综合上述研究,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2020-03-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孙中山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1924年1月,孙中山曾说:“(俄国)最初之共产主义,亦由六年间之经验渐与民生主义相暗合。可见俄之革命,事实上实是三民主义。”过了一个多月,他又说:“俄国政府两年前实行的政策,其原则与方针与我政府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俄国政府的现行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国方略》如出一辙……这个政策在两国实施的情况迥异,但是它们的政策基本上是相同的。”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共同促进人类的文明发展。这是一种充满辩证思想的远见卓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

——摘编自杨天石《师其意不用其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二题》


(1)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结合所学,简析他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2)孙中山主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相为用”。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对其观点进行论述。

9 . 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当世界上其他国家,至少就自由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经济陷入一片停滞之时,唯独苏联……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1)结合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英法三国经济的不同发展趋势。“以苏联为师”主要是指什么?

罗斯福新政被当时的评论斥责为是“由莫斯科之手”签署的“带有苏联印章的红色新政”,是要以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


(2)依据材料,概括时评对于罗斯福新政所持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结合所学,为邓小平的观点提供一个史实依据。在此谈话精神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
2019-08-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