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却开始步入困境。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被资本看作“单纯的成本因素”,都会促使资本“外逃”,于是形成了“强资本、弱国家、弱劳工”局面。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阻碍国家福利制度发展B.西方国家工人的地位被进一步降低
C.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受到一定程度削弱D.垄断资本进一步控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二战后的世界

社会福利、第三产业、新经济、跨国公司、冷战、不结盟、互联网……

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11-22更新 | 228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D.二战后,英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曾预期,随着诸殖民地实现工业化和变得繁荣昌盛,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实际上,他在致其好友恩格斯的一封信(1858年10月8日)中,就表达了这种担心:当欧洲变成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所发生的情况与马克思所担心的情况完全相反。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前殖民地,即现在所称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就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分析“历史就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的原因,就其中一个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具体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2019-04-09更新 | 1760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5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A.应统一管理社会福利
B.应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C.福利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
D.通过福利制度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十月,又颁布“居养法”,规定:“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知州、通判、县令、佐验实,官为居养之,疾病者仍给医药。”“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其衣衫于常平头子钱内给造,仍免入斋之用;遗弃小儿雇人乳,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绍兴二十八年(1158),宋廷以临安、绍兴等地的“孤遗宗子、宗女、宗妇等所请钱米微薄不可赡养”,规定年15岁以上者,“每月添支钱一贯,米一石”,年14岁以下者,“减半添支”。另外,民间资助也很普遍,资助者包括部分官员、富商等,他们大多本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有时还共同出资,帮助“无所取资”的士人应举赴试。

——摘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改动)

材料二“新政”的基本思想是:联邦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应起到比以前积极得多的作用,甚至可以担负起较为公平地分配全国财富和全国收入的责任。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指出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老年保险以及对盲人、需抚养的儿童和其他遭遇不幸者的救济。多数美国人仍坚持地认为,公民的福利主要由公民自己解决,甚至罗斯福在签署这一法案时还不忘提醒美国公民,在防止风险和人生沉浮中,政府从来没有保证为所有人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罗斯福“新政”的革新之处在于:与进步运动的改革者不同,罗斯福建立了全国范围(而非地方政府)的福利国家体制,并且在社会项目中建立监督机制。

——摘自杨立雄《“不情愿的福利国家”与金融危机——美国福利模式解析》(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救济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宋时期救济制度和近代美国救济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美国救济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8 . 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
A.逐渐抛弃弱势群体
B.重点保护劳动人口
C.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D.增多福利保障项目
9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2017-09-21更新 | 10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洛带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考试试卷
10 .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