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试图用政府二次分配的方式扭转持续扩大的贫富差距,但结果却是前10%的人群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阶层分化还导致社会矛盾丛生引发民粹风潮,如2021年的伦敦骚乱和2018年法国“黄背心运动”。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     
A.西方福利制度宣告了破产B.经济调整未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C.战后民权运动出现新高潮D.国家宏观调控存在着严重缺陷
2022-01-01更新 | 656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解读。(要求从背景、特点、社会价值等方面解读,字迹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3 . 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是
A.消除贫富差距B.美化政府形象
C.刺激社会消费D.缓和社会矛盾
2020-07-04更新 | 737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或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革命从忧国忧民的念头出发,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强烈地希望在中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农、工、商产业。武昌起义后不久,孙中山即表示:“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受点,为新中国武一新局面”。孙中山在1924 年的《国民党一大宣言》和《三民主义》的演讲中作了具体规定:“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辛亥革命刚刚胜利,孙中山辞去大总统的当天,他筹划民生建设时,便把教育作为一项国家根本大计提到议事日程。他计划,等到国家收入富裕后,把大部分钱拿出来从事教育。”此时预算开销之法。则莫妙于用作教育费”。

--摘自《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

材料二   民生问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西方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形成级为完备的列国家制度。在西方国家济贫扶弱和防范社会风险不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并由专门设置的中央机构负责提供社会福利,实行政府一分级管理体制。社会福利的模式从“选择性”转向“普遍性",使享受福利税息的对象由部分劳动者扩大到全体符合条件的公民。不仅涵盖生活救助、教育结调、住房保障、其业救济、交通环境、医疗保险等诸多内容,还包括娱乐文化、公共保健等方面的待遇。各福利国家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分别占到本国CDP的12%到20%,用于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直至较高层次的社会需本。

--摘自《民生国家和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福利国家的特点。
2020-07-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6年,法国通过关于带薪休假的法案,规定工人或雇员在企业中连续任职一年后每年有权享受15天带薪休假。这表明当时法国
A.摆脱了经济发展困境B.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提高了工人政治地位D.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6 . 俾斯麦说:“在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边是我效忠这一王朝的传统。”他创建的国家福利,特别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浇筑了德意志的坚实基础。这揭示出俾斯麦
A.保障经济发展秩序B.注重缓和社会矛盾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D.意在实现社会公平
2020-05-1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
A.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B.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2019-01-24更新 | 30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9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9 . 1986年,西欧各国生产低速增长、失业率高涨,欧共体12国平均失业率高达11.5%,除去产生经济滞胀的国际性、共同性诸因素之外,西欧“滞胀”尤为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A.受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
B.西欧经济发展所严重依赖的对外贸易
C.国营经济成分比重大和社会福利制度开支大
D.欧共体内在贸易问题上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古代,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根据《大唐律》,在全国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世纪时期的英国相比,中国古代在解决养老问题上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政策的变化及背景。
2017-10-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