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组织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三大类。社会保险是政府以法律形式,强制公民在就业期间按其应课税年工资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交纳的社会保险税。其种类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和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以拨款形式提供给公民的各种补贴。有针对孕妇、学龄前儿童的保护的家庭补助;有对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给予助学金或无息贷款等学生补助;有房租补助、食品补助、交通补贴、遗属抚恤等。社会救济是针对部分生活困难者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带有生活救济性质的补贴,如法国向失业者发放每天22法郎;全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看法。

2 . 2014年7月1日起,我国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提高,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为三十层次。

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社会成员的不同保障需求。

——摘自《求是》2010年第24期

材料四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依据对材料四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17-06-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实验班、普通班)6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各种天灾人祸的处理过程中,社会救济毋庸置疑地成为解决政府和民众问题的纽带,这也是历代进行社会救济的主要背景和因素。……宋代社会救济思想体现在政府、社会精英以及广大社会民众三个方面。危机出现,正是统治者发挥仁政思想的最佳时机。……宋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仓储备荒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赈灾救荒法规,创立了功能较为齐备的济贫恤穷设施等。

——摘自张南《简论宋代的社会救济》

材料二宋代建立了一整套的国家福利救济体系,在对象上包括了儿童、孕妇、老人、乞丐、鳏寡孤独者等,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国民的“生老病死”,宋之后元明清三代虽然也继承了宋朝的很多做法,但总体上国家福利救济是收缩的。当然,宋朝的福利救济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不仅有着“财政支撑不足”的压力,还存在着许多被人诟病的“养懒汉”和“福利腐败”问题。

——摘自罗开元、罗霜《宋代社会救济制度及其弊端》

材料三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摘自【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推行国家福利救济的社会条件和特点。

(2)据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

2017-03-0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5 .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
1958200005876.029.4
1959170006740.539.7
1960143505105.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三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6 .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材料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归纳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在政治领域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是什么?简要说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
(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
(4)如果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亦有“黄金发展”或“矛盾凸现”,的双重表现。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6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材料二: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以上材料皆据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材料四: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材料五: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在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哪三大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为什么说“克服专制王权”是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成果体现?
(4)根据材料四、五,谈谈为什么“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2016-11-18更新 | 5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文综历史卷
8 . 民生问题是中外古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材料二 当时(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
材料三 英国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孟子的为政思想。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建立这种制度的原因及有何作用?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国计民生方面“发展很明显”的原因。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9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陕西省西安市五大名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民生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心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社会立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福利制度的?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二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发展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
(4)综上所述,谈谈各国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16-11-18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

——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三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据根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你对福利制度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