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90年代英国曾实行“青年新政”:年龄在18~24岁,处于失业状态并申领求职者津贴连续6个月者,必须在政府提供的四个项目(即为期6个月的国家补贴就业或创业;全日制教育或培训:环卫工作和公益部门工作)中选择一个,这项政策主要针对(     
A.“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B.国民文化素质的下降
C.经济危机的恶化D.生态环境的破坏
2024-02-21更新 | 166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豫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3 . 20世纪初,英国兴起了费边主义思潮,主张消灭贫困、强调平等;1946年,工党执政建立起多项目、范围广泛的福利保障体系。这反映了二战后英国(     
A.国家治理能力受到削弱B.率先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C.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D.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得以实践
4 . 二战后,瑞典政府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社会效果显著,被称之为“福利国家的窗”。(从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公共支出引发财政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失业率上升,这些问题被称作“瑞典病”,久治难愈。这表明(     
A.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不断变革B.社会效率与公平难以平衡
C.国家干预不能缓和社会矛盾D.福利国家必然出现“滞胀”
2023-04-02更新 | 78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福利支出1982年比1972年增长4.6倍;1991年,法国医疗费用占GNP的比重已经高达10%;德国社会保障开支1985年以后一直占GNP的30%;美国1990年福利开支占GNP的比重也达到30%。当出现经济不景气时,这些国家常出现部分民众主动选择失业的现象,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这说明发达国家(       
A.福利政策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B.经济发展的程度难以支撑社会福利开支
C.存在的社会危机得以基本根除D.通过社会保障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6 . 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这反映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社会保障法律化B.社会保障长期化
C.社会保障政府化D.社会保障全民化
2023-02-09更新 | 26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1942年11月《贝弗里奇报告》里的一幅时政漫画。该报告较全面地总结了英国战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已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成就和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战后新型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一整套方案。这表明“福利国家”政策(     

啤酒杯上写着:“社会福利”。士兵说:“这通向一个美丽新世界。”
A.旨在保障军人权益B.已经成为世界共识
C.适应了时代的需求D.扭转了战争的态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89年德国政府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德国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防止国家再次分裂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强化社会管控力
9 .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助发展到过分强调政府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始强调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这一理念的变化(     
A.有助于建立国家福利制度B.体现了民众对政府的依赖
C.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D.反映出人们担忧未来生活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英国建立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以缓解济贫制度带来的危机。具体做法是国家出面组织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是各种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1946年福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并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后来历届政府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国民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为维护福利制度的运作,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税收也越来越高。当支付福利制度的资金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时,就会形成一种阻力,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杜鲁门时期颁布了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的法令,政府的福利开支也从1927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1960年的970亿美元。1964年,总统约翰逊宣称“无条件地向美国贫困开战”。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设立经济机会局,组建服务志愿队,为穷人改善居住条件、健康及教育提供支持。约翰逊时期美国财政赤字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然而,福利国家的覆盖面过广,使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努力的人会变得富有,懒惰的人将承受苦难发生动摇,导致人们缺乏努力工作的动机,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也并没有因福利覆盖范围的扩大而明显改变。

——摘编自刘守旭《1973年—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成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福利国家发展历程体现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