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政府的角色定位影响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
——桓宽《盐铁论·本议》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政府盐铁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政策变化后产生怎样的影响?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2)归纳材料三阐述的经济理论,并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材料四 1993年——1995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3.3%以上。……此后,美国经济持续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2000年,经济增长率仍稳定在4%左右。……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的4.3%下降到1999年的1.1%,为60年来最低。1998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消失,出现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经济强劲的同时,失业率下降,从1991年的6.8%,下降到1999年的4.4%,2000年维持在4%左右,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中克林顿政府创造的经济扩张奇迹。
2016-12-1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考模拟(二)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被称为“普鲁士工业之父”的鲍埃特,曾经多次前往英法等国进行考察,回国后他积极传播科技知识。并且举办外国机器设备展。他还要求负责管理工业的其他官员也到国外去考察,并派出了到国外去学习科技的留学生。1819年,普鲁士成立了技术委员会,负责技术教育,出版科技书籍,举办工业展览等,19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鲁士的农业团体频繁举办农业机器展览会和牲畜展览会,宣传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这些活动对于推广新式农业机器和优良的家畜品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825年,普鲁士颁布法令,规定了岁至14岁的儿童必须入校学习。德国统一后,政府非常重视兴办职业技术学校,到1910年仅中等技术学校就有学生1356000人。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提倡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学术自由,成为后来德国新建各个大学的典范,而卡尔斯鲁厄,达姆施塔特等地建立的工科大学,培养出了许多注重实用的科技人才。

——摘编自楚汉《科学技术与近代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二   人们发现,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长期酝酿和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也曾面临过几乎同等的机遇和挑战,但唯独美国出现了新经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经济中产生了更早、更自觉的某些制度变革和创新,这些变革和创新较好地适应了历史进程的变化并使之服从于美国利益。从里根时期减税,降低管制到克林顿时期修改电信法,政府宏观政策的重要任务都是推动竞辛,从而培育了美国更为发达,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了其对创新固有的激励作用。里根时期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是“冷战”产物,但后来成为美国信息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克林顿执政时期,更是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对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此府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基础研究预算拨款比重,制定产业技术力量政策。完善对高技术发展的组织领导,以及如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周茂荣等《”新经济”解读—美国的奇迹和美国的知识经济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科技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兴起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2-04-15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出要运用包括价格和税收在内的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同年在莫干山经济理论研讨会后,采用价格双轨制的国营企业,获准扩大了对市场价格的使用。80年代中期,国外机器设备的引进已经带来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手工业式的重工业”被宝山钢铁厂具有连铸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的现代氧气转炉所取代。现代生产线取代了用机床逐个加工机器零件的工人,工业产出大幅增长。合资企业中与外国同行一起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学会了使用现代电子设备、运用最新的现代管理技术,为增长大潮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P451

材料二   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新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权和自主权;是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政府产业调整、财政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美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产业化的结果。

克林顿总统经济报告称: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

——节选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P247-2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向导的,其代表人物对美学和哲学精神的重视更甚于客观主义和怀疑主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的思想方式。他们继续崇尚和相信不可知和幻想的事物。他们仍然试图找到哲学家们所说的能将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的石头。他们继续相信占星术,并把它与天文学混为一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出文艺复兴的侧重点在哪些领域?又有怎样的局限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汲取的东西要比后者从它那里得到的多得多。在早期阶段科学并不是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科学的利用也就是少量的、零星的——甚至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是如此。但是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从属的地位:它已经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了新工业。

——同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不同作用,并举出两例“全新工业”?

材料三   (90年代以来)可以说,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优势,谁就掌握了未来。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的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观念形成的背景。综合材料一、二、三你得到哪些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
农业195012.223.2
19902.85.1
工业195034.742.2
199025.840.5
服务业195048.932.4
199071.454.4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材料二   工业劳动者年末人数(单位:万人)

年份公有制职工数量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合计
19525333603531246
1956105183161375
1978425637505009
1979443768975340
19804674109165600
198452333810346338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和联邦德国相比较,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有何不同。并分析从1952—1984年我国工业劳动者人数变化的原因。
6 . 不同时期的美国政府都将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以后,联邦政府将外贸关税大幅度提高,并长期保持高关税壁垒,排斥欧洲工业品的竞争,扶持民族工业占领国内市场。同时,联邦政府还对工业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国外引进倾注了不懈努力,完备而又高效的专利制度保障了美国工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尤其是以电力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崛起。到90年代末美国已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小型分散的独立企业开始向集约化的联合生产体制转变。

——整编自杨会军《美国(第二版)》等

材料二   1993年执政的民主党人克林顿,是个继承“新政”传统而又吸收某些共和党主张的新民主党人、新自由主义者,他以新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并以振兴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直到2000年末任期结束,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而且这次增长还被人们称之为“新经济”。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半期美国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简要评价“集约化的联合生产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释材料二中“新经济”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出现“新经济”的主要原因。
2019-11-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仿真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诞生过程中,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哲学理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卢梭指出,为了保证个体权利和利益免受社会秩序缺乏而受到的威胁,人们必须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承诺和契约,将权力转移给一个共同认可的权威来行使,当人们让渡出权力而结成公民社会时,他们就从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国家的权力应该由人民掌握。制宪者在后来的立宪活动中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卢梭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关于中央政府内部权力运作的分权思想分别由法国的孟德斯鸠系统提出,在美洲新大陆,这些思想得到了制度化的尝试。

——据帕尔默《世界现代史》整理

材料二: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1993-1995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3.3%以上。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7%,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年。此后,美国经济持续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2000年,经济增长率仍稳定在4%左右。

——人民版必修二教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宪法吸收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哪些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思想制度化的尝试”对美国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林顿政府为什么能实现美国经济的新一轮扩张的?
2019-04-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县级联考】浙江省余姚市2019届高三7选3第二次模拟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当时国会并没有通过这一立法。1937年10月12日,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1938年6月14日,国会才通过这一立法。这就是《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主要条款包括每周40小时工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未成年人。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罗斯福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

——《世界通史系列》编委会编《美国的故事》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实行减少军事开支与对富人加税并行的政策,同时对高科技产业实施税收优惠,选择性地积极扶持高科技产业。在财政支出方面,增加了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最终实现了美国科技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克林顿代表着美国人追忆的“好时光”,他在位八年,美国财政盈余2369亿美元,新增2400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降至30年最低。

——高连奎著《为何美国是老大 美利坚200年改革实录》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2017-09-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 历史
9 . 有人曾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概括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美国人们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改变③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④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

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财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市场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政,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英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

1995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那些必续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待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

—摘编自吴敬琏《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1978年开始,国家提出“扩权让利”改革。国家在计划体制内逐步调整国企与政府之间的经营管理权和利益分配。政府把国有企业一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放给企业自主支配,并且把一部分利润让出,不断放松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1984年,对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1993年,国有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入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强调明晰产权,政企分离,完善科学的管理企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股份制改革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英国病”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国企改革措施的异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