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像这样的高速增长在西欧十分普遍,而且没有被经济萧条打断,这主要依靠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欧洲食物产量的提高是在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稳步减少的情况下获得的……50年代,欧洲由于工厂的兴建,产业工人的数量迅速膨胀,但是到了60年代,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而产量却持续提高。服务领域的人员,如教师、职员、医务人员、保险和银行业人员以及从事“休闲工业”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却迅速增加。欧洲和美国一样,开始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向具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服务产业的社会过渡,但是并没有危及工业产量的提高。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国际机构,比如说与国联和后来的联合国相联系的国际机构,它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劳动标准问题。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逐渐发展而来的。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首先,冷战的终结和系统性国际冲突模式的缺乏意味着全球联系的新机会和对全球联系的新关注……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因素。
(3)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2019-07-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营山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的几条修正案,结果使受益人增加了1000多万,并将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平均增加77.5%。1952年,对该法又加了1项修正案,养老金再增加12.5%。另外杜鲁门还促成了《公平劳动标准法》中的12项修正案,将工人的最低工资从1945年的每小时40美分提高到1950年的75美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是如何调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调整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谈谈对“福利国家”实质的理解。
3 . 分配制度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庸调制度是唐朝的赋税制度,成年男子要交一定粮食,称为租。缴纳一定的绢或布,称为调。服役期间,不去服役的要上缴一定的绢或布代役。租庸调制度与均田制相互配合,一旦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度也会遭到破坏。武周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严重,公家已经没有土地实行均田制……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更是激烈,加以军需,各地长官都可以任意摊派赋税,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中央不能派遣官员监察,于是各种苛捐杂税纷纷出现,加剧了阶级矛盾,赋税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规定每家每户按照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一切杂税杂役。
材料二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三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000
5876.0
29.4
1959
17000
6740.5
39.7
1960
14350
5105.0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四 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税法的实施背景。
(2)材料二、三反映出在分配方式上存在着怎样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什么现象?简要分析其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