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在西方的帮助下建立的。苏联三大钢铁厂:马格尼托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斯克钢铁厂和扎波罗热钢铁厂是在美德两国的援助下建造的。苏联三大汽车厂也都是在西方专家帮助下用西方设备更新装备的。这说明
A.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弥合B.经济危机影响了国际关系
C.经济全球化改变世界格局D.新经济政策依然发挥效用
2 .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发展状况表(部分),如表可以用来探讨
时间经济发展状况
1926年政府加强对价格控制,农产品收购价格比上一年降低6%,粮食收购价格降低20%~25%,农民不满情绪增长,粮食供应困难
1927年政府决定降低工业晶价格,工业晶供不应求。农民有钱买不到商品,不满情绪依然。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决定,党在农村中的基本任务是改造小农经济
1928年粮食收购危机出现,政府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粮食卖给国家,否则执行刑法第107条,即没收粮食和农业机器,并判处徒刑.国家收购的粮食数量迅速上升
A.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苏联经济的影响B.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和意义
C.全盘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建设关系D.苏联政府停止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原因
3 . 1956年9月,苏联《新世界》杂志刊登这样的报道:一个拖拉机站和一个集体农庄因为反复犁一块耕地的问题发生争执。拖拉机站认为,根据规定这块耕地仍然要再犁一遍,而农庄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但结果是,该农庄的农民看着刚刚被犁过的土地重新被犁了回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亟须深化B.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农业经济问题积重难返D.注重激发基层劳动者活力
2021-12-27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22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严厉批评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一场对国计民生有利且交易双方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却经历了“各部门向党中央递送报告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国家政治保卫局和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分别展开调查,并将报告递交给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签发购买指令”的流程。列宁的报告从侧面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了阻碍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彻底失效
C.苏联工业化缺乏必要的资金D.西方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加剧
5 . 斯大林把农业看成是国家工业化的手段和工具,农民则把集体农庄制称为“第二次农奴制”。他们的这种认识反映了
A.国家限制农民人身自由B.农民利益受到了损害
C.集体农庄生产水平不高D.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
6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国有工业企业、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工人获得国家支付的工资,可以凭票或货币通过国营商店或者合作供销社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集体农庄庄员则按照劳动一日累计量领取劳动报酬。这表明当时苏联
A.农业发展受到了重视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基本建立
C.新经济政策仍在实行D.劳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下半年,战火逐渐停息,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取得了国内战争和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然而,局势并没有缓和下来,连年的战祸已使俄国满目疮痍,经济濒临崩溃,工厂倒闭,土地荒芜,饥荒、瘟疫接踵而来。农业产量只相占于战前1913年的三分之二,工业生产总值只及战前的七分之一,交通运输业陷于瘫痪。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极其拮据,一些工人家庭因失业或饥饿向农村倒流。政治局面也极不稳定,在农村,由于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局面逐渐演变为普遍的骚乱,尤为严重的是,19212月,海军要塞喀琅施塔得发生兵变,这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也反映了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列宁开始意识到国家政策出了差错,必须迅速修正和调整政策。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会议上,列宁正式使用“新经济政策”这一概念。

——摘编自周尚文《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肩负起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它巩固了俄共(布)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加强了苏维埃政权政治基础,夯实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争取到了一个较好的外交局面,使苏维埃俄国的国内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苏维埃俄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经济政策为建成社会主义做了必要的准备,苏俄既找到了与小农经济共处,实现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大工业结合的方式,同时也找到了合作社这一改造小农的正确途径。苏俄通过新经济政策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从整体上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在苏维埃俄国的确立。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观的重大改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摘编自关震《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8 . 十月革命前,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但是革命成功后自己内部发生叛乱时说我们应该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恢复商品货币,把矿山租让给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列宁认识的转变
A.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
C.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衡D.加速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9 . 据《列宁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一书的前言记载,“从1930年1月至3月15日,在全国(不包括乌克兰),富农发动了1678次武装叛乱”。当时富农只占农村人口的4%左右,如果没有得到中农乃至贫农的支持,他们怎么能够发动起来这么多的武装叛乱。材料意在
A.说明农业集体化有悖民意B.证实苏联的阶级问题相当严重
C.纠正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D.论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更加完美
2021-09-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与事件代表名言结果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经济形势日益好转,逐渐走出困境。
胡佛与经济危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繁荣就在眼前。经济进一步恶化,陷入空前危机。
罗斯福与经济危机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底下面更安全。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依靠玉米壮大苏联。农业减产,出现严重饥荒。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仿表格,完成填空①。
(2)从下面A.B.C三个选项中选择②的正确填空,并结合历史说明理由
A.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
B.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C.现在,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进展。
(3)仿表格结合相关史实完成填空③。
2021-04-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