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村社是俄国传统的社会基层组织,在该制度下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产品。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部分领导人认为村社是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民从个体私利出发,担心市场发展遭受富农剥削,不愿独立生产经营。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俄)(     
A.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传统思想
C.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D.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必要性
2024-02-27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斯大林曾经痛斥在他讲话过程中长时间的鼓掌,他认为这会让人们把鼓掌看的比听他的讲话更为重要,所以鼓掌对领导也许是好意,但这样的掌声会伤害国家的事业。斯大林的认识(     
A.破坏了苏联共产党的团结B.巩固了其党内的领导地位
C.遏制了个人崇拜风气蔓延D.发现了国家发展中的危机
2023-03-30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     
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
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1933年的苏联宣传画,画上配文的译文为“我们将扩大托儿所、儿童教育设施和工厂厨房的建设。劳动妇女是国家生产和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此画作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有所调整B.经济建设需求变革社会关系
C.积极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D.五年计划侧重教育基础设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泰罗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列宁曾主张把泰罗制移植过来,并说:“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这说明列宁(     
A.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B.主张引进和移植西方先进技术
C.对西方先进经验持开放态度D.倡导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023-02-0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外交关系与国家发展战略】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政治包围,直至发动联合武装干涉。

但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欧各国迫切需要苏俄这一广阔的市场。19213月,英国首先同苏俄签订贸易协定。19214月,列宁提出,“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和托拉斯之间的相互敌视,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19224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欧洲国家经济会议上,苏俄首次同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代表接触,但未达成任何协议。苏俄代表在会外与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两国同意在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企图。到1922年底,与苏俄订立贸易协定的已有十一个国家。

——摘编自任众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6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专门论证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即所谓的“一边倒”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毛泽东就不远万里亲赴莫斯科,将他认为最能体现兄弟之情的大黄芽、白菜、萝卜、大葱和梨等中国北方的土特产作为斯大林70诞辰的贺礼。也是在这次访问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诞生了,两国之间的“蜜月”关系开始了,并且一直持续到50年代中期。

——摘编自孔寒冰《中苏关系史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建立的反苏统一战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苏俄20世纪20年代初面临的相似背景,说明“一边倒”政策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的主要影响。
7 . 20世纪中叶,苏联官方将“政治笑话”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工具,在社会危机的时候具有煽动性的功能”;《苏联刑法典》认为它是“反苏维埃的政治宣传”,具有“反苏”性质。但此时期苏联民间则“打破禁忌”,私下里流传各种政治笑话。这主要是因为(     
A.苏联民众的信仰缺失B.政治高压造成社会不满
C.西方和平演变的进攻D.文艺领域中的万马齐喑
2023-02-0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并不是帝国的丧钟,它为新帝国的开启提供了可能。日本被承认为主要的帝国行为体,不断打破帝国扩张的界限,但在东南亚引发了与欧洲帝国和美国的冲突;德国则因对被排除在世界帝国之外感到不满,进而建立了纳粹政权领导的第三帝国,在没有他国强加约束的情况下公然要求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美国也在推动建立新国际秩序后发展了一套权力运作的机制,其全球野心使其走上了与日本和德国碰撞的道路。特定帝国的崛起,导致二战遭致了一战所未曾带来的帝国生存危机。

——摘编自(美)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近现代某一个“帝国”的发展道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选“帝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2023-01-10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阐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提出要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解决的办法是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具体讲,一是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1929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和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五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鼓舞下,苏联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几乎增长了50%;按全国人口平均的年收入从635美元增加到693美元。但是,全国收入集中在有产者手里,占总人口1%的人口平均的年收入,同时期里从7492美元增加到13114美元,约提高75%。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没有很多提高。即将离职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8年12月致国会的咨文中说:“全国可以满意地看看现在,乐观地展望将来。”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苏联工业发展状况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这一做法(     
A.旨在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B.利于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
C.顺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
2022-12-08更新 | 50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