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1985年6月,苏联启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相关文件规定,高等学校应培养“具有牢固的马列主义知识”“具备现代经济思维,从事管理、组织和教育工作的能力”“大胆作出有关革新的决定并积极付诸实施的能力”的人才。这些要求(     
A.是苏联加速经济发展战略的举措B.促成了苏联高校发展的良好局面
C.以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宗旨D.试图引领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
2023-05-19更新 | 550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70年,苏联集体农庄生产一吨羊肉的成本为1166卢布,1980年上升到2117卢布,10年间成本上升近一倍,羊肉销售价格却没有提高,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存在类似情况。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崇拜之风盛行B.政治体制的极端僵化
C.分配制度的不合理D.美苏“冷战”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枣庄·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
社会总产值4.23.31.8—2
国民收入4.33.21.0—4
劳动生产率3.33.11.0—3
上表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
C.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D.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的苏联领导人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2022-11-1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组织人员为斯大林“半恢复名誉”,先是肯定斯大林是“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接着肯定斯大林是“党的领袖和列宁的学生”。这一举措(  )
A.客观准确地评价斯大林的功过B.肯定了斯大林经济建设的贡献
C.消除了社会上的混乱不满情绪D.为新的改革和调整创造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此可知,苏联60年代平后期的改革(     
苏联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工业产值(%)
年份全部工业联盟所属工业联盟共和国所属工业
19501006733
19551005347
1957100694
1960100694
19651004951
19701005050
19751005149

A.扼杀了共和国和地方的积极性B.导致了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混乱
C.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集中领导D.扩大了苏联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
7 . 在谈到农业存在的问题时,赫鲁晓夫重新规定:“如果在制定摇种而积、单位面积产用和畜牧发展指标时,集体农庄、国营农场领导人和生产管理局领导人发生分歧,那么最后决定权属于集体农庄管理委员会和国营农场场长。”赫鲁晓夫此举旨在(       
A.否定指导性计划管理制度B.激发地方和劳动者积极性
C.改革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D.鼓励各地方扩大玉米种植
8 . 如表为赫鲁晓夫时期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化简表。苏联这一时期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的变化反映了
时间 集体农庄数量(个)国营农场数量(个)
1953年 933004857
1965年3690011700

A.苏联农业取得了根本性进步B.赫鲁晓夫坚守全民所有制
C.苏联产业结构出现了大调整D.赫鲁晓夫扩大农民经营权
9 . 1962年,利别尔曼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发展企业的生产,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B.推动了单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2022-05-30更新 | 1452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演练历史试题
10 . 勃列日涅夫在198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六大上强调说:“党一向把计划看成法律。这不仅仅是因为计划是由最高苏维埃批准的。计划之所以就是法律,是因为只有遵循计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工作。”这一主张对苏联的影响是
A.延续了旧的发展模式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保障了工业化的进行D.完善了国家法律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