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是在“条条”与“块块”之间兜圈子,那么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则是在减少还是增加几个指令性指标之间扭来扭去。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两人的改革(     
A.未突破苏联模式B.领域各有其侧重点
C.引发苏联社会剧变D.依据科学理论指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3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逐步开始对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义务交售制为农产品采购制以及大规模开垦荒地并种植玉米作物。这是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勃列日涅夫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其中“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
C.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不愿进行改革
6 .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7 . 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任,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该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A.在经济领域方面收效甚微B.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D.学习了中国改革成功经验
8 . 如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成就。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项目时间数量(单位:卢布)
工业利润总额1965225亿
1970560亿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1961—19656.1%
1966—19707.7%
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突破了斯大林体制束缚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
2021-04-11更新 | 316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华民族发展以崭新的前景。中苏改革的不同结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
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应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策略
D.改革步伐要尽快适应国际形势发展
10 . 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A.“大跃进的年代”
B.“大倒退的年代”
C.“稳步前进的年代”
D.“停滞的年代”
2019-04-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台江县革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