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40年到1952年,苏联农业总产量(按可比价格计算)仅增加10%,工业产量则增加1.3倍。还有数据表明,苏联城市人口从1926年到1952年增加了两倍以上。面对经济困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
A.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农业集体化
C.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D.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 . 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改革的重点放在
A.农业方面B.工商业并重
C.工业方面D.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
2020-12-1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7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玉米,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大量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   B.   
C.   D.   
4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020-07-13更新 | 211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美国国务院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上升到53%。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A.缩小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B.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
C.突破了旧的经济体制
D.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019-08-23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理)试题
6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467次组卷 | 100卷引用:广东仲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019-07-13更新 | 21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电白一中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
8 .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1988年国家分配工业投资时,资金的90%还是投入了重工业(包括军工业),剩下的10%分别投入到轻工业及农业”。据此可知,戈尔巴乔夫这一做法
A.打破旧的经济体制
B.延续传统产业发展观念
C.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D.缓解了食品短缺的危机
9 .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缺乏实事求是精神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10 .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