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0 道试题
1 . 1954年,赫鲁晓夫在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信中说:“苏联的农业产量需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匮乏已经严重到即使农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也难于解决城市的粮食供应,因为城镇人口的增长过于迅速。”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人口迅速增长B.工业化扩张速度过快
C.粮食依赖进口D.农业集体化亟待推进
2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居民的消费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后果B.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
C.计划经济体制未被突破D.经济上高消耗低产出
2023-08-01更新 | 27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一)历史试题
3 . 1985年6月,苏联启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相关文件规定,高等学校应培养“具有牢固的马列主义知识”“具备现代经济思维,从事管理、组织和教育工作的能力”“大胆作出有关革新的决定并积极付诸实施的能力”的人才。这些要求(     
A.是苏联加速经济发展战略的举措B.促成了苏联高校发展的良好局面
C.以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宗旨D.试图引领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联学者指出,赫鲁晓夫1957年“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     
A.未经充分准备急于求成B.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
C.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D.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1年的《苏共纲领》指出:在共产主义建设中,必须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转变D.准备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是1954—1963年苏联玉米面积和产量统计,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已经基本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B.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
C.农业生产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D.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3-01-04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
社会总产值4.23.31.8—2
国民收入4.33.21.0—4
劳动生产率3.33.11.0—3
上表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
C.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D.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
8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各个共和国利用苏联法律中语言地位模糊不明确的情况,开始通过法律确定命名民族的语言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国语地位。1989年至1990年上半年,15 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4个颁布了语言法。由此可推知(     
A.民族自决导致苏联解体B.苏联民族语言多元化发展
C.苏联存在民族分裂隐患D.苏联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2022-12-27更新 | 31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普通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9 .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如果一个小孩学会了加法,并不应该让他继续练习,而应该让他马上学乘法。在这种高难度、高速度的教育风气之下,苏联培养出不少“天才小孩”。可见,当时的苏联(     
A.“加速发展战略”启动B.教育工作活力凸显
C.传统体制影响广泛D.社会问题积重难返
2022-12-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TOP二十名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组织人员为斯大林“半恢复名誉”,先是肯定斯大林是“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接着肯定斯大林是“党的领袖和列宁的学生”。这一举措(  )
A.客观准确地评价斯大林的功过B.肯定了斯大林经济建设的贡献
C.消除了社会上的混乱不满情绪D.为新的改革和调整创造了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