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1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居民的消费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后果B.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
C.计划经济体制未被突破D.经济上高消耗低产出
2023-08-01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联学者指出,赫鲁晓夫1957年“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     
A.未经充分准备急于求成B.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
C.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D.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
3 . 下表反映了1966 } 1980年苏联经济年均增长率变动的情况(单位:%)。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
社会总产值6.57.46.34.2
工业产值8.68.57.44.4
农业产值2.23.92.51.7
居民人均实际收入3.65.94.43.4

A.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苏联解体导致经济发展困难
C.苏联改革已突破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023-02-14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70年,苏联集体农庄生产一吨羊肉的成本为1166卢布,1980年上升到2117卢布,10年间成本上升近一倍,羊肉销售价格却没有提高,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存在类似情况。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崇拜之风盛行B.政治体制的极端僵化
C.分配制度的不合理D.美苏“冷战”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家尤·叶梅里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逝世时)苏联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导致这个超级大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模式B.勃列日涅夫改革
C.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3-01-12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6 . 1913年,沙皇俄国的粮食产量为8600万吨,而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只有7870万吨,比1913年下降了8.5%。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人均粮食产量为540公斤,1953年只有433公斤,下降了20%。这说明(     
A.苏联粮食产量的持续下降B.农业的重要性逐步下降
C.战争严重破坏了苏联经济D.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现
2023-01-07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1年的《苏共纲领》指出:在共产主义建设中,必须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转变D.准备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是苏联部分年份的粮食产量统计(单位:百万吨)。这一产量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份1954 年1956 年1958 年
荒地37.363.358.4
非荒地48.364.382.8

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民收入B.组织个体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C.推广玉米种植,建立家庭农庄D.取消实物分配,发展家庭副业
2023-01-04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
社会总产值4.23.31.8—2
国民收入4.33.21.0—4
劳动生产率3.33.11.0—3
上表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
C.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D.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俄罗斯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这说明勃列日涅夫进行经济改革(  )
A.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B.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僵化体制
C.未能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D.体现出废除指令性计划的意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