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部分产品产量对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苏联(       

产品

钢(万吨)

煤炭(万吨)

石油(万吨)

棉织品(亿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160

26.78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3110

39.54

9564

增幅

326%

368%

168%

48%

31%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C.改革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统计,苏联政府从1927年10月起,完成不了月采购粮食计划(因为政府收购价格低),接着11月、12月也没有完成粮食采购计划。到1928年1月1日止,与上年同期相比,国家采购减少了一亿二千八百万普特的粮食。这一状况(     
A.揭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说明急需实行新经济政策
C.反映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农业发展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2023-02-10更新 | 50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鲲鹏5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5年,斯大林指出:“尽力做到使每个戈比(货币单位)都用得合理,把每个戈比用到某一时期所绝对必须发展的事业上去。”1929至1930年,苏联的行政管理费用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同1926至1927年相比,从8.1%降到3.9%。这(     
A.利于扩大集体农庄规模B.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C.加强政府机关廉政建设D.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们)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模式”或“道路”是现代化的执行方式,也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它能否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模式”或“道路”与地域、文化背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直接联系,位于不同地域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也可能形成类同的“模式”。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措施。此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实行特殊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说明“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苏联模式”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

——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

材料二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

——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6 . 如表为1932~1937年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表。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苏联(     
农庄机耕率谷物机播率机械收割率
1932年19%20%10%
1937年71%54.3%43.8%
A.农村生产技术的进步B.以农业建设为中心
C.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D.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7 . 对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评价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苏联30年代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说明:左上角的大工厂寓意为工业化是集体化顺利进行的来源。中间描绘了加入集体农庄后的美好前景;农业大丰收,生产机械化。中下部是使用拖拉机耕作。下方圆圈中的小图展现了以前使用畜力耕作的情景。右下部描绘了农民,交公粮的情景。最下面的俄语“KomeKTHBH3Iun”是“加入农业集体化农庄”。

材料二   “工业殖民地说”由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太大,商品供应不足,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因而农民不愿意多生产粮食,也不愿意把粮食卖给国家,因为粮食价格过低。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从农业、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农业沦为了“工业的殖民地”。对农业生产力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使苏联的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据王春良《论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主要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速度开展起来。集体化就是一个要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的体系。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

——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就已出现物质基础,至20世纪初国家垄断资本初具形态,在一战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它得到较大的发展,逐渐向体系化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体系的最终形成确立是二战后完成的。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和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系形成的主要条件。
9 . 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上所处的位次。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32
机器制造业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073
644
石油322
553
A.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B.斯大林体制弊端初露端倪
C.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D.计划经济具有一定优越性
10 . 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
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
C.苏联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