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4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

——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受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改革的主要不同之处。
2019-12-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材料二 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后,他给俄罗斯留下了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出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出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2016-11-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荆门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