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从西方国家获得了贷款,还引进了一些设备、技术和人才。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苏联
A.抓住有利时机推进现代化B.改变了斯大林模式的发展方向
C.经济发展依赖于国际资本D.继续以新经济政策为指导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
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2020-04-15更新 | 34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33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一观点
A.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B.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成为苏联开始工业化的依据D.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2020-02-04更新 | 514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改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对表中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年份小麦产量(单位:俄亩)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单位:俄亩)
1925—1926年69.9普特1.15卢布72卢布
1926—1927年37.9普特1.02卢布32卢布
1927—1928年29.8普特24卢布

A.它源于新经济政策的继推行B.它牺牲农民利益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C.它是后来农业改革的主要依据D.它顺应了当时粮食市场的价值规律
6 . 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35年,苏联取消了面包和面粉的配售制。后来,又陆续取消了其他食品和所有工业品的配售制。国民收入从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1937年的963亿卢布。这说明苏联的五年计划
A.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B.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解决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7 . 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019-11-01更新 | 572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对苏联经济一直没有从外延式增长(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转向内涵式增长(靠技术进步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领导人极不重视科技创新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D.美苏争霸阻碍各行业科技创新
9 . 斯大林模式作为苏联一直坚持的“治国良策”,在苏联黯然解体后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惋惜和思考。在认识斯大林模式时,我们应该坚持
A.史学专著的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C.遵从俄国人民的愿望
D.依据现有思潮评价
10 . 1933年,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斯大林说,“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占首要地位”,“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已经消灭,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现在是我国工业中唯一的垄断的体系”。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B.斯大林模式已经得以确立
C.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D.加速推动农业集体化道路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