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是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时的一张照片。该照片反映的事件可以说明
A.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B.列宁为消除大饥荒采取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了广泛支持
D.苏联社会主义工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2 . 分析下图,导致苏联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前苏联(含苏俄)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图
A.片面发展重工业B.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C.一五计划的实施D.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2021-04-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苏联“一五计划”规定,农业总产值从1927年—1928年的166亿卢布增加到1932—1933年的258亿卢布。可实际上,到1933年,农业总产值降低到131亿卢布,畜产品只有1913年的65%,“一五年计划”期间,马的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弊端初步显现B.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全盘集体化出现问题D.新经济政策不适应发展
2020-05-14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1
4 . “1913”年沙皇俄国的粮食产量为8600万吨,1953年只有7870万吨,比1913年下降8.5%.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人均粮食产量为540公斤,1953年只有433公斤,降了近20%。”材料可用于说明苏联
A.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B.工业化牺牲了农业
C.否定了农业集体化
D.经济未能获得发展
2019-07-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二中高二12月考历史试卷
6 .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这是指
A.市场经济体制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斯大林体制
7 . 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为此苏联实行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场租赁制
8 . “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你认为这一观点
A.不可采信B.符合史实C.值得商榷D.观点模糊
2019-01-3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辽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卷
9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906次组卷 | 6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018-07-05更新 | 20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辽宁大连八中高三12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