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败退也是符合了文明竞争规律的。即便是在二战中左右逢源,善于钻阵营空子的苏联,也在冷战中衰亡,崩溃于一条腿走路下自身竞争力的无以为续。”材料表明苏联衰亡的主要原因是( )
A.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
B.苏联的经济体制落后于美国的经济体制
C.体制与生产力水平脱节
D.苏联的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2 .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特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的冲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
3 . 下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C.衣食住行水平提高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4 . 面对粮食危机,斯大林认定“小农所从事的个体经济已毫无生命力”“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发展的”。在此背景下,苏联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加快推行农业集体化D.提倡垦荒和种植玉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截至1953年,苏联牛、马、绵羊的头数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1913年沙皇年代的水平。虽然搞了工业化,工业上去了,但市场供应非常紧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赫鲁晓夫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成果B.苏联工业化速度过急、规模过大
C.计划经济限制了苏联与欧美的交流D.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日益显现
6 . 1927年,苏联的社会主义成分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6%,在批发商业中占95%,在零售商业中占65%。到1934年,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在国民收入中占99.1%,在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总产值中占98.5%,在零售商品中占100%。这些变化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成效B.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形成
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实现
2020-05-0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与此同时,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韩冰《斯大林》

材料三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2020-02-04更新 | 524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合格考)
9 . 某作品称:“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一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开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B.推动农业集体化的一种举措
C.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的改革
10 . 1933年,苏联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该“历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