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部分产品产量对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苏联(       

产品

钢(万吨)

煤炭(万吨)

石油(万吨)

棉织品(亿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160

26.78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3110

39.54

9564

增幅

326%

368%

168%

48%

31%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C.改革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减弱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下半年,在国内连续三年粮食大丰收之时,苏联却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对此,联共(布)中央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布哈林认为,问题在于国家计划指导方针的失误,与执行工业化方针、扩大对重工业的投资、减少轻工业生产和对农村商品供应有关。这些政策导致国民经济不同产业间的比例失衡,农业经济规模缩小、谷物生产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斯大林则认为,恰恰不是工业化方针的错误,而是工业发展速度过慢,社会 主义积累太少,致使农村商品供应不足,再加上农村资本主义分子在新经济政策下对苏维埃政权发动的第一次严重的进攻,这才导致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

——摘自刘宏《斯大林与布哈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哈林和斯大林在粮食收购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并指出斯大林随后采取的经济发 展策略。
2021-07-09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30年代时,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进行参观,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说:“现在只有苏俄值得一看。别国,连美国在内,都是束手无策,唯独苏俄一往直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制度比苏联的制度落后
C.苏联市场经济体制赢得极大优势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4 . 如表为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时间(年)探索
1918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30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
1936“苏联模式"形成
A.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B.都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1-05-12更新 | 410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这得益于(     )
A.“斯大林模式”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对农业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从苏联(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2020-03-07更新 | 560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1927—1936年美苏两国粗钢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B.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效果显著
C.美国的粗钢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苏联
D.美国以恢复重工业发展为新政的首要环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
A.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10 .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