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1929年起,苏联建立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倍。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C.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D.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2 . 黄仁宇:……斯大林能实际建设的时间更短,所以新体制有它的作用,无法一笔勾销。”材料中的“新体制”的作用主要是
A.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2021-12-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农业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退却年代”是什么?如何理解“某种消极的东西”?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
2021-12-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4 . 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上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是灾难性。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模式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B.该模式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该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该模式忽视了对民生的改善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的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二   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   某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了1000万人。”

——闫志民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途径的原因及成就。
(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2021-06-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斯大林这么说的依据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显著B.苏联农业集体化激发了积极性
C.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的国力强大D.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7 . 1928年,苏联粮食产量已接近战前最高水平,达7330万吨;但是到1932年时,尽管耕地面积较1913年增加了3000万公顷,但粮食产量反而降为6987万吨。直到50年代初期,粮食产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影响苏联农业B.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违背经济规律
C.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021-04-20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A卷)
8 . 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C.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9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经济下滑
C.“冷战”导致了美苏经济此消彼长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2020-12-19更新 | 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10 . 下表所示为1929-1938年英、德、美、苏四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指代苏联的是四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百分比)
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
43.331.835.128.7
5.011.514.117.6
11.110.611.413.2
9.410.99.49.2

A.①B.②C.③D.④
2020-12-09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