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俄国著名史学家克留切夫斯基在总结16-19世纪俄国历史发展特点时指出,“国家日益膨胀臃肿起来,而人民日益贫困消瘦下去”,国家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克留切夫斯基的上述论断实际上
A.总结了16世纪以来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
B.分析了沙皇扩张政策的产生原因
C.指出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原因
D.论述了沙皇制度出现的历史必然
2 .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和计算:俄国人每年花在排队买东西上的时间达300亿个工时,这还不包括花在裁缝店、理发店、邮局等候的几十亿个工时,就这300亿个工时来说,就足以使1500万人按每周40个工时计算劳动一年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物配给造成食物缺少
C.斯大林体制的推行
D.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自由贸易问题日益突出。……工商业资产者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自由贸易,国家完全不干预,实行彻底的“自由放任”,一大批所谓“政治经济学家”为此已作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以政府开支或公共服务部门雇员人数来衡量,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发展得很迅速,但只有在法国,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才真正转化为实际事物,像英国一样,战后法国政府推行国有化,如航空运输、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矿产、军火工业,飞机创造业等领域。法国总体生产能力的1/5在1946年属国家所有。……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⑩”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如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部门,按收纳功能来五段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运用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经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法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和苏联“计划”的不同。分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2018-03-08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表1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1761—1796年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208项1482项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310000英亩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制度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