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材料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继承了沙俄时期开发北极地区的已有成果,制定了统一管理的国家计划,重点关注对国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北方海路(西起喀拉海峡,东至白令海峡的航段和水域)。为拓展北方海路的运输规模,苏俄政府组建北海航线委员会,负责运输货物和开发航线。1928年后,该委员会除了从事贸易活动外,还积极开展工业建设,负责将西伯利亚地区的谷物、木材加工品和渔产品等物资运往其他地区,并实现了北欧与远东间的定期航行。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加快推进北方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在极地航空与破冰船舰队建队设、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陆路交通运输网建立等领域取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二战期间,苏联远东军舰可经过北海航线进入巴伦支海,支援海军在欧洲战场作战。

——摘编自叶艳华《苏联时期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地区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当时中国知识界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

——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
3 . 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年8月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1933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

——摘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看到的一切儿童团营地,小孩子都是漂亮的,营养很好(每天五餐),照料很好,可说是受优待的;他们都是快乐的。傍晚,工作做完后,就聚集在"文化公园",……他们来这里锻炼身体,休息,娱乐或学习(因为这里也有教室、讲演厅、电影、图书馆等等)。到处都悬挂着斯大林的头像,人人嘴上都挂着他的名字,每一个人的讲话中都无可遗漏地颂扬他。在他们看来,在苏联以外尽是黑夜。除了几个无耻的资本家,一切的人都是在黑暗中挣扎的。需要量是那么大,顾客是那么多,以致以后好久仍将是求过于供,而且超过很多。人们仍没有满足需求。

——摘编自(法)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7年)

材料二   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额从1929年的5亿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2.5亿美元。简单的家庭游戏一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一却大受欢迎,这期间美国集邮者的数量从约200万人增加到900万人。桥牌也颇有进展。在郊区,人们待在家里,促进了羽毛球、乒乓球和户外晚餐的复兴,刺激了木工、机械、养鸽子等业余爱好。

数百万人专心致志地收听时事评论员关于慕尼黑危机、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陷落的观点。1932年——1939年间,通过收音机传送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

在大萧条即将到来时,20个成年人中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为200万——300万。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摘自(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1929——1941》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状况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的特点做出简要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全集33卷
材料四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的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化化进程》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经济政策指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涉及哪四个方面的调整?
(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这种“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所取代?
(4)材料二、三中所提到的两种经济政策有何共同目的?
(5)材料四所述的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利弊各是什么?
(6)根据材料五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两国修建工程的目的有何不同?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社会上,富者益富,贫者益贫,一国之内,早已分开两国:一个劳动国,一个资本国。那资本国和劳动国,早晚总有一天会短兵相接,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准备着听战报罢。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以工业立国者,因事事皆积极进行,故恒至生产过剩,竞争市场,推广殖民地,因此血战,前后相继。--章士钊《在上海暨南大学商科演讲欧游之感想》
材料二 法西斯主义是衰退社会中的一副兴奋剂,法西斯主义能救我国吗?我们回答:能。法西斯主义就是现在我国最需要的东西。
--蒋介石演讲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统计数字:德国在1938年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14.3%,超过法国和英国生产的总和;失业人数1933年为550万,1935年为200万,1937年不到100万,1938年只有几万了,基本上“消灭”了失业现象;德国还大建公共工程,修筑了那个时代最发达的高速公路;德国还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全民福利,建立了妇女生孩子要给补贴等现代国家一系列的生活保障措施。
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农业集体化造成的饥荒:究竟有多少人饿死,没有全面的统计数字,今天乌克兰每年都举行纪念活动,乌克兰官方公布的数字是,仅1932-1933年间,在乌克兰一地,大概就有240-750万人饿死,他们并不是没有生产出粮食,粮食被用去干什么了?卖到国际市场上换工业设备。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那时候设备便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玉贞教授统计了一下,每饿死一个人给国家作出的是10个卢布的贡献。苏联的现代化是以人为代价的,这是多么残酷的现代化呀!而在当时,苏联一方面渲染自己工业化的成功,另一方面则小心掩藏饥荒的真相,世界各国都羡慕向往,向苏联学习,一时成为那个时代的浪潮。
--《关注历史中的人》
法西斯最大的特征就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德国人在元首的领导下长得都一样了,不仅衣服一样,而且头形也一样,不仅笑容一样,而且眼神一样,原来他们被洗脑了,没有了自己的头脑和思想,陷入集体无意识,最终变成元首对外扩张的利刃!
--《第三帝国》
在此之前美国的企业为了获取利润无所不用其极,常见的办法就是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大劳动强度,只要没犯法,企业内部的事也没人管得了,而且只要有一家企业这么干,大家就都得这么干,因为没有人竞争得过血汗工厂,有良心有道德的资本家为了生存也只能随波逐流,这在经济学上叫劣币驱逐良币。当然新政开始以后就不一样了,政府限定最长劳动时间,那么资本家该如何赢利呢?一个是改革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一个是技术创新。
--《关注历史中的人》
话得从头说起,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还有社会贫富分化。解决的直接办法是得让工人有钱,政府能不能直接给工人涨工资?不能,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企业是私企。怎么才能让资本家给工人涨工资呢?劳资关系中双方是不对等的,资本家拥有资本,劳动者拥有的是劳动力,所以要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就要使劳资之间的力量对比相对平衡。怎样才能提高劳动者在与资本家博弈时的实力呢?让工人们团结起来!赋予工人结成工会、游行和示威的权利,提高工人与资本家博弈的能力,于是我们工人有力量!在与资本家的斗争中,工人的境遇逐渐改善。
--同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出了什么问题?
(2)至此,一战至二战之间,传统资本主义的困境已经展现,造成困境的原因已经揭示,历史呼唤新的道路。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历史出现了哪几条经济发展的新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斯大林上台后为实现经济建设目标,采取很多措施,其中哪一条是核心?为什么?苏联很快实现工业化,据材料三,其代价是什么?如果单纯从经济上看,德国的新道路似乎成绩斐然,据材料三,其代价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在那个风云际会、何去何从的时代,罗斯福新政最伟大的意义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