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8 道试题
1 . 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也经历了曲折前进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生产的发展不是抽象力量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系列人类非凡的智慧、努力和牺牲所缔结的果实。工厂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史无前例的,但也给工人及其家庭和社区带来了许多痛苦。工人、政治领袖、记者和艺术家们,绞尽脑汁反复琢磨着工厂的意义。

——弗里曼《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材料二   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某些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使帝国主义陷于分裂并造成某些国家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使得无产阶级在最薄弱的环节冲破帝国主义链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可能。

——摘自列宁19174月发表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他们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近代英国工厂制度建立的标志性事件。针对工厂制度下工人的“痛苦”,英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法国的圣西门和巴尔扎克分别作了怎样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生产组织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变成“资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因素。简析列宁上述思想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所起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主要特点,并从体制角度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角度,分析这一著作发表的意义。
2021-12-0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允许私人自由贸易;……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一切度词条

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模式加以评价。
3 . 阅读下列历史图片:

材料一苏联宣传画:第一个五年计划(图1

材料二1929~1937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图2


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一五”计划的目的和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有什么特点?它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主要弊端。
2021-01-2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危机也是机遇,对危机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一个国家民族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便新政刚刚开始,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反映出新政已经改变了自由的内容……在退休将军、同时也是商人的休约翰逊的领导下,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很快制定了规则,在纺织、钢铁、采矿和汽车等产业内建立了生产、价格和工资的标准。约翰逊发起了一场公关活动,来宣传工业复兴管理局和它的蓝色秃头鹰的标志……但经历了最初的公众拥戴之后,工业复兴管理局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困境之中……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既没有带来经济的复苏,也没有带来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和平。

——[美]埃里克·方纳《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

材料二   1931年苏联接收技术引进的项目达到 124 个,总值为 8300 万卢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 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 50,1932 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90是销往苏联,苏联成为世界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与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相比,苏联人才仍然相     当匮乏,苏联利用经济危机中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     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苏联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扩大出口,还积极吸引     国外贷款。1933 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 14 亿卢布。

——摘编自苏栋《苏联利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材料三   德国……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工人失业与农民破产交织在一起,造成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对此极为不满,     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职员减薪,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指出罗斯   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本国经济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国民经济结构发生的根本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德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事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应   对经济危机的认知。
2020-11-20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1)材料一中的“布尔什维主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二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


(3)材料三反映了苏俄面对危机实行的什么政策?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对于苏联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

——根据王云龙、刘长江《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等整理


(4)材料四关于苏联模式的三种评价,你倾向哪一种?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6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两者不同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造成苏联式经济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7 . 对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评价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苏联30年代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说明:左上角的大工厂寓意为工业化是集体化顺利进行的来源。中间描绘了加入集体农庄后的美好前景;农业大丰收,生产机械化。中下部是使用拖拉机耕作。下方圆圈中的小图展现了以前使用畜力耕作的情景。右下部描绘了农民,交公粮的情景。最下面的俄语“KomeKTHBH3Iun”是“加入农业集体化农庄”。

材料二   “工业殖民地说”由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太大,商品供应不足,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因而农民不愿意多生产粮食,也不愿意把粮食卖给国家,因为粮食价格过低。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从农业、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农业沦为了“工业的殖民地”。对农业生产力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使苏联的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据王春良《论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主要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们)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实行特殊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来的启示。
2021-12-0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实验中学(西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又一次使危机突然爆发。俄国同所有的交战国一样食品奇缺。由于沙皇政府的无能和贪污腐化,以致不能实行诸如限制最高价格和定量供应等控制措施。最深受食品匮乏之苦的是最贫穷的人。1917年3月8日,食品骚动爆发了。无疑是由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骚动迅速发展为政治起义,聚集的人群高呼:“打倒沙皇!”城市里的部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几天内,一个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在彼得格勒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美】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   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

——摘编自《世界简史》

材料三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他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随着工业化的推行,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工业形成了以加强国家集中计划管理为目的的部门管理体制。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工人武装起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