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30年—1938年苏联军工产品增长情况表。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大炮(门)步枪(支)机枪(支)飞机(架)坦克(辆)
1930—1931年191117400040980860740
1938年1268711740007465754692271

A.二战战场反法西斯的需求
B.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活力
D.新经济政策解放了生产力
2019-07-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史试题
2 . 下表反映了1940-1944年苏联农民收入来源的比重变化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1940年1942年1944年
交售粮食类产品所得1.00.40.2
交售畜牧业产品所得0.60.40.7
出售农产品所得30.958.864.5

A.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计划经济体制实现了调整
C.集体农庄下个人经济有所发展
D.战争体制影响了经济发展
3 . 下表是《苏联外贸统计年鉴》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表中数据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191819201925192919301933
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5.015.120.630.138.343.0
工业消费品58.958.39.22.71.41.7

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
C.民众的消费能力呈下降趋势
D.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
4 . 下表列出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部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价格状况。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农产品交售价格占成本的比重
谷物10%
牛奶22%
牛肉5%
猪肉6%

①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推进
②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促进了国家的资金积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 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

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6 . 下表是1929—1933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
年份事件
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

据此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A.消弭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歧
B.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C.有利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7 . 下表为某国《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例表》(单位:%),它反映的史实最可能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B.苏联——国家工业化迅速推进
C.德国——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D.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
2019-08-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高三开学适应性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该表数据变化说明了

A.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
C.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效一般
D.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2019-08-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苏联集体农庄农民收入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A.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B.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有所发展
C.产业结构得到积极调整
D.工业快速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
10 . 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