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
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
2 .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1917年1920年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314.1368
煤(十万吨)29087644
原油(万吨)9103902140
钢(万吨)42219592.7
棉织品(亿米)25.31.226.94
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3 . 下表为1940~1944年苏联出售农产品得到的货币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实现重大调整
C.集体农庄制度受到严重冲击D.新的世界格局影响经济平稳发展
2020-02-0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所学知识推断,下表“口口”中应填入的国名是
1925—1938年制造业生产指数(单位:1913年=100)

A.美国B.苏联C.中国D.英国
2020-04-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研读下表,导致表中苏联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按五年计划计算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
年份工业总产量农业总产量国民收入基本投资社会劳动生产率
1966—19708.53.97.27.36.8
1971—19757.42.55.16.74.5
1976—19804.41.73.83.73.3
1981—19853.71.13.13.73.1

A.未发展高精尖科学技术
B.国民经济全面军事化
C.固守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D.农轻重比例关系失调
2019-07-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30年—1938年苏联军工产品增长情况表。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大炮(门)步枪(支)机枪(支)飞机(架)坦克(辆)
1930—1931年191117400040980860740
1938年1268711740007465754692271

A.二战战场反法西斯的需求
B.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斯大林体制的强大组织力
D.新经济政策解放了生产力
7 . 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19-05-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百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


年份事件
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多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
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据《苏联经济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020-01-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9 . 下表为193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苏联
1928—1929年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1932年
工业中79.592.499.5
农业中1.814.776.1
零售商品流转额中7591100
国民收入中4466.393

A.社会主义建设急躁冒进B.各经济部门之间实现基本平衡
C.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确立D.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各项目标
2020-03-13更新 | 37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导致苏联工农业产品产量增幅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年 18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08 367.25 49.09 48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