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某学者认为,在评价苏联模式时,一定要结合苏联共产党的抱负,看这个模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实现了这种抱负。苏联共产党的抱负含有三层意义:建设社会主义;追赶先进国家;谋求国际权势。该学者意在强调苏联模式
A.在战略定位上具有盲目性B.致力于提升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C.造成了经济结构上的失衡D.以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为特征
2021-08-12更新 | 677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种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这些不仅是苏联工业化实现的手段而且还是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最大的特色是拒绝从轻工业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这一“通常的”工业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牺牲农业和轻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

材料二   1951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重工业为中心。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工业相当落后,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速重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国际事务中敌对。为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必须加速发展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重工业。

——摘编自刘红《新中国建立60年来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
2021-07-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为了推进集体化运动,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赋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从1929年起,苏联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巩固和发展。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C.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D.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2021-07-1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年1月,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但农业却还没有达到十月革命前的水平,粮食紧张,生活日常用品短缺。这说明
A.农业集体化政策阻碍工业发展
B.斯大林模式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C.工农业经济结构已是失衡状态
D.优先发展重工业应该长期执行
5 . 1928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超过一战前的最高水平,然而由于工业制成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被迫生产更多的粮食以换取工业制成品,直接导致农民生活水平降低,苏联爆发首次见诸记载的“剪刀差”危机。这一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工农业产品价格差太大B.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6 . 1931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机器设备出口到苏联。1932年,英国出口的机器中90%以上卖给了苏联。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1932年上升到约占一半。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尚未起步
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美英为缓解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2021-07-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的工业化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该计划是在1929年作出立法决议,在参加计划的目的方针和主要任务讨论时,斯大林一贯地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重工业的投入。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建国前后,中共中央多次论述了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些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基础极端畸形落后的状况以及力求短期内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中央政府最终确立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摘编自周明长<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工业城市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确立的背景。
2021-07-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新高二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9年10月,苏联政府批准70多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美国占55个,为苏联接受援助项目的78%。1930年,苏联成为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美国国内约有30万工人在为完成苏联订货而工作。对上述现象理解最正确的是
A.源于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B.经济危机使美国调整对苏政策
C.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路的延续D.苏联主要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2021-07-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25年,斯大林在分析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资金积累的方式后指出,苏联要走的道路与之不同。苏联采取的是
A.依靠自己内部力量积累B.平等前提下向外国借款
C.加强对从属殖民地掠夺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0 . 1929年,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设时“机器直接来自美国,但是没有经验的工人(从农民中招来的工人)把他们毁了一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民众仇视西方资本主义B.工业化建设进程缓慢
C.工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D.农民反对工业化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