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9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通过出口换回大量经济建设急需的物资,主要是生产资料、机器设备等,并与一些西方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合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力量和机器设备迅速建立起一批重点企业。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建设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为主B.力图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2021-12-12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2022届高三12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2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哪些影响?
2021-12-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3 . 苏联工业化成就有哪些?
2021-1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4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2021-1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5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途径是什么?
2021-12-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6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特别注重在职干部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一些党、政、军干部和优秀工人输送到大学进行系统培训。这一时期,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中的学生几乎四分之三是工人,四分之一是共产党员。苏联的做法
A.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缓解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干扰D.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021-12-03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青桐鸣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苏联将积累率从1925年的9.7%高到1928年的20.8%,消费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则由1925年的90.3%为1928年的79.2%,苏联这一调整意在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为工业建设积累资金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D.推动农业集体化进程
8 . 下表所示为1926年和1939年苏联人口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年份总人口(亿)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亿)占比(%)农村人口(亿)占比(%)
19261.470.2617.91.2182.1
19391.710.5632.91.1567.1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B.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C.加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
9 . 下图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发行的招贴画。招贴画以鲜明的主题,高尚的内涵,振奋人心而非含蓄、模棱两可的物象来表达宣传意图,在一个宣传手段不那么多样化的社会里,通过画面和文字将政治信息无声地传达给每一个观众。苏联发行此招贴画意在
A.鼓舞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B.积累战胜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
C.树立劳动人民主人翁意识D.推动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2021-12-02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0 . 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的部分统计数据。这说明苏联“一五”计划
项目1928年1932年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31557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190341
职工社保总额(单位:亿卢布)13.741.2
高校在校生(单位:万人)16.752
国民收入(单位:亿卢布)70450
A.调整了国民经济平衡B.建立了完整的经济体系
C.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国家
2021-12-01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