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苏联政府于1930年提出了整顿、巩固和发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明文规定,反对歪曲党的路线的行为,禁止采用强迫手段实行集体化,禁止将农民住宅、奶牛、猪、羊家禽等收归国有,恢复农贸市场等。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
A.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继续B.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C.实现了苏联经济均衡发展D.建立了社会主义农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比重图。其中②③分别指的是

A.美国、苏联B.苏联、德国C.美国、德国D.英国、德国
3 . 1922年,苏俄《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农民自由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土地使用形式;而到1930年,苏联颁布的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则提出:集体农庄的道路、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劳动农民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政策转变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战时经济发展需要B.延续新经济政策的优势
C.为加快工业化创造条件D.争取农民支持集体农庄
4 . 某文章这样写道,“20世纪30年代就是这样被载入史册的。假如随便翻阅一下当年任何一种报刊、任何一部受欢迎的小说,你都会受到战斗的、劳动热情和创作灵感的气息的激励,感受到一种投身到全国——从天南到海北——伟大的改天换地的行动中去的激情。”材料内容表现的是
A.近代中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发展
B.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火如荼
C.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大力修建公共工程
D.新型社会制度建立极大地改变民生
2022-05-10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乌克兰地区是苏联国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下表为1930年到1932年乌克兰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征购情况

年份

生产量(万吨)

征购量(万吨)

1930

2290

780

1931

1760

770

1932

1280

700

这反映了苏联(       
A.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B.取消余粮收集的紧迫性
C.变革经济体制的局限性D.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6 .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D.在制定的时候存在随意性倾向
7 . 1930年,苏联成立了“外宾商店”,到1933年初增加到了400个,最鼎盛时期,达到1500个。“外宾商店”不仅面向“外宾”,也面向“内宾”,其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据此可推知,苏联的“外宾商店”
A.是尝试改变经济体制的窗口B.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减缓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
2022-04-18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大卫.科兹认为,苏联老百姓无力阻止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处于民主政治体制之外,虽然从经济体制中获得了很多利益,而一旦涉及如何保卫自己的权利时,人民则毫无经验。可见该学者认为
A.苏联解体在于人民政治经验的缺失
B.苏联模式之下缺乏真正的民主政治
C.斯大林模式保障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D.过多经济利益腐蚀了苏共执政能力
2022-04-13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苏俄(联)某一时期《重工业、经工业及工业比重变化图》,这一“变化”

A.适应了战争时期军备供应的需要
B.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
C.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初步成效
D.标志着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正式确立
2022-04-09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C.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