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尤里·布尔金(20世纪末期俄罗斯政论家)把列宁分为1917年十月革命和内战时期的列宁、1921年前后的列宁、1923年初的列宁这“三个列宁”。布尔金说第一个列宁是“独裁者”“暴君”,根本不重视法律;第二个列宁放弃了暴力,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列宁(“第二个列宁”)这一变革的性质不是单一国家的,而是具有国际性的,这一点得到中国最新经验的证实。

——摘编自【俄】格·库斯托夫《尤里·布尔金宝贵的自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列宁的观点及当时苏俄的国内政策。
(2)材料二的作者对“尤里·布尔金”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第二个列宁”的?
2019-12-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之十一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据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
2020-11-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

材料二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也日益不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重要信息?
2020-07-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表1: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表2: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922.1334.5544.24

材料二: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小岗村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单干后当年就收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这样,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了,虽然说小岗没有富起来,但住、穿、吃等方面都进步了很多。


请回答:
(1)表1说明苏俄实行的是何种农业政策?请评价之表2反映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此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2019-08-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说明其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1921年发表)里这样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2)作品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认为革命仅仅是把写有皇帝万岁的龙牌砸掉,而其他均不知名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孙中山阐发的民生主义角度来分析个中原因。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发展?

材料三: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3)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材料四: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166.831958197.65
1954169.521959169.68
1955183.941960143.85
1956192.751961136.50
1957195.051962154.4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2)》

(4)根据材料四,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8-04-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测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020-11-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指出新经济政策相比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大林模式。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2019-10-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 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 9倍。

——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经济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国经济调整手段的共同之处。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8-10-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须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列宁

材料三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

——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施该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经济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有何启示?

10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 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所采取的行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9-01-30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高三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