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如表为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A.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B.都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1-07-01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接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
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
2018-02-02更新 | 611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国有化是列宁的根本想法,这就决定了在国家工业政策方面,是工业生产的军工化和国家经济的军事化,是随之而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战时共产主义”性质。在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国有化中,余粮征集制的实质就是一场对“富农”的斗争,一种广义上的对俄国农村农民的战争。意识形态“国有化”是个精神问题,它涉及人们的信仰、传统、习俗、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统一和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了不砸烂旧传统、旧文化,就不能建设新传统、新文化,不砸烂旧基础,就无法建设新的高楼大厦的思想和行动。

——摘编自闻一著《俄罗斯通史》

材料二   在斯大林的发展思路中,五年计划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贯彻其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意图。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基本上形成了非市场取向的、以指令性计划为操作工具、以中央部门垂直管理为主要形式,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如果说,这种被简称为“计划经济”的特殊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段和一定条件下也能取得某些突出的成就,那么,这种体制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时期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的共同作用。
2022-07-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9年,苏俄由国家按人口定量分配粮食,并取缔市场,城市居民悄悄到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的“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苏俄
A.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B.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C.新经济政策引发粮食危机D.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5 . 在苏联发展史上,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1917年11月到1918年8月苏俄征集粮食3000万普特,1918年8月到1919年8月征集的粮食达到1.1亿普特,1920年到1921年征集的粮食更是高达4.23亿普特。这说明当时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B.斯大林模式促进了农业发展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D.苏俄粮食生产获得了大丰收
6 . “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上缴粮食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
2022-06-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新大陆双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材料一所指的“两位学者和战士”是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这一理论在俄国得以成功实践的重要事件?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模式以及经济发展中的启示。
2022-06-06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917——1953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苏俄、苏联)(以1917年为100%)

对图中阶段趋势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1917--1921年下降趋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局限
B.1925--1936年快速上升: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效显著
C.1940--1945年下降明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D.1946--1953年发展迅速:赫鲁晓夫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20-07-11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9 . 下列情景有可能出现在1920年苏俄社会的是
A.集体农庄大量建立B.因出售粮食被逮捕
C.农民缴纳固定的粮食税D.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10 . 20世纪初,俄国农民提出:“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存播的种子都吃掉”。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D.确立斯大林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