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现时正是俄共产党开第十次大会,商议改变策略。

——瞿秋白《赤都心史》

材料二   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来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信、商店、餐馆、夜总会、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突然生机盎然,好像又重回到1917年之前。

——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


(1)材料一中的“粮食均配法”出自于当时政府推行的哪一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为应对困局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进行调整。简述该政策的积极作用。
(3)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三   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失……一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年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据《俄罗斯史》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 . 1921年,列宁提出政府需要动用黄金储备从国外购买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从1918-1920这三年,苏俄的粮食总进口量略高于1700万普特,而1921年已达5000万普特,比前三年的总数还多两倍。这反映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未达到目的B.农业集体化造成粮食产量衰退
C.新经济政策比较注重改善民生D.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比例失调
2021-03-17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4 . 下列情景有可能出现在1920年苏俄社会的是
A.集体农庄大量建立B.因出售粮食被逮捕
C.农民缴纳固定的粮食税D.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初,俄国农民提出:“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存播的种子都吃掉”。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D.确立斯大林模式
6 .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一举可以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消灭市场关系”这一思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
7 . 1920年冬,苏俄粮食人民委员会建议由国家直接组织农业生产。春天按照生产计划的规定向农民发放种子,让他们播种耕耘,秋天,按政府的指标征收农产品,对违背者进行严厉制裁,同时取消商业,打击农村集市贸易。该建议
A.强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催发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促进了苏俄农业的发展

8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阅读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

却不愿意要卢布。

——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材料三1913一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生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1920年1925年①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
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
畜牧业(%)10072121121
粮食(万吨)7.654.5197.24794.7

注:①此栏是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

9 . 经济体制的自我调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主要内容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1921年苏维埃政府又采取新的措施。主要内容有:在农业方面,以国家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局面,美国的发展尤为显著。……在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鼓励下,分期付款制度及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活跃。许多人都乐观地认为,美国已进入了“永久繁荣”阶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维埃政府在建设社会上义道路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探索。
(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两项措施?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10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在国内战争形势下被迫采取的措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
2021-08-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