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租让制是列宁首先制定并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加以实践的对外经济制度。192011月之后,列宁在其报告和文章中阐述了租让制的理论与原则。他认为,不实行租让,苏俄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只要苏俄掌握着所有国营企业,那么租让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租让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承租人对企业只有经营权或使用权。承租人将按照合同规定,得到一部分产品作为报酬,并有权运出国外。政府对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承租人要给予优惠和补偿,保证不会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保证承租人投入企业的财产安全。

——摘编自杨运中《列宁租让制思想研究》


(1)据材料概括列宁所制定的租让制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制定租让制的目的。
2021-12-27更新 | 2989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下关一中、昭通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当时,苏俄国民经济陷入了崩贵的境地,社会上对“军事共产主义”的不满情结在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矛头指向俄共(布)的政治示威。列宁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放弃原来尊料打算1921年2月8日列宁首次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思想。新经济政策与其说是一种退却的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的政策。

——摘编自左风荣《从决策角度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产生与夭折》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高乐为了促进法国经济的现代化,维护其大国的独立地位,推行了政府指导性计划和国有化运动,经济增长比20世纪前半期加快了2~3倍,明显高于欧洲国家平均水平。………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的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100%。

——摘编自韩强《法国的国有化与俄国休克疗法的对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调整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回归”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模式的名称并分析其特征。用一句话评价其对法国经济的作用。
2021-05-21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卷01
3 . 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并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1-02-25更新 | 512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42卷)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据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