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46一1950年,苏联实行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第聂伯河水电站、扎波罗热钢铁基地和亚速夫钢铁厂等大型工程重建,国民经济迅速地恢复并发展,医治了战争创伤,成为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
A.苏联在战争中受创较小B.苏联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C.华沙条约组织互相扶持D.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成效
2022-05-24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说:“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视角来看,当时苏联本质上是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保持国家对工业体系的维护,对核心技术的扶助,对民族工业的扶助,都是非常必要的。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持、发挥国家对工业体系扶助能力的制度基础。”该学者意在
A.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
B.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C.强调斯大林模式存在一定合理性
D.指出斯大林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3 . 20世纪20年代,苏联成立了国际革命作家协会、全联盟对外文化关系协会和苏联作家联盟外交委员会等组织,与西方各国左翼进步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反映当时苏联
A.全面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B.在美苏争霸中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C.极力谋求建立起欧洲集体安全体系D.争取西方各国人民对苏维埃的支持
2022-04-08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2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2021-06-15更新 | 4334次组卷 | 35卷引用: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里提到“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这段解说词的主旨是反映苏联
A.深受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B.工业化资金来自农业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险阻D.斯大林体制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