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材料二赫鲁晓夫强调大规模开荒是增加谷物生产最容易和最迅速的方法,1954—1956年,全国共开垦荒地约3600万公顷。…………开荒运动不仅缓解了国家粮食供应的紧张状态,而且为减轻农民负担、废除义务交售制、改善全国农业结构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开荒运动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科学的方法,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新垦区发生严重风蚀和风暴。1962年夏,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加上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开荒运动被迫中止。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1930年代严重的生态与社会问题,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开荒运动给苏联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主要原因。
2020-08-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执政,苏联先后进行了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
A.生产关系的调整
B.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D.斯大林模式的彻底突破
3 . 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对国内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人评价说,这些改革缺乏理性、带有个人作风。下列改革举措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实行单一的公有制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2020-03-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D.“开垦、开垦、再开垦”
2020-0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即现代化的过程。各国现代化走过的道路形形色色,没有两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是完全相同的。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三大要素是:所有制形式、经济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国家权力结构。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是一次形成的,形成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三大因素都将发生变化,从而推动整个结构完善化或僵硬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材料,围绕“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18-07-1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018-06-09更新 | 6375次组卷 | 85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8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
2018-05-22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边图表数据摘编自《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体制分析》,据图表可知,苏联在近半个世纪中
1929~1940年1951~1970年
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率19.9%9.7%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14.4%8.7%
1966~1975年
物质消耗年均增长率8%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6.7%

A.国民收入不断下降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斯大林时期综合国力最强
D.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占主流
2018-02-0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缴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拉开企业和劳动者收入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
A.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
B.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颠覆了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建设思想
D.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