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是1980年的22倍,同期国际直接投资占世界各国国内投资的比重由2.3%提高到22%。世界经济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全球南北矛盾日益缓和B.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
C.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2-12-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为此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马歇尔计划讲话50周年时讲话

材料二

2013年9月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0月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国决定成立“亚投行”
2014年11月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

—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歇尔计划出笼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一、二,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21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为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

2018-05-01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2021-06-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本世纪初在西方国家,无论是英国、美国还是法国,民粹主义的勃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普罗大众觉得自己并没有在过去十几年的全球化大潮中获益,他们认为这样的体制只会让一小批精英受益。这说明
A.精英阶层推动了全球化进程B.封闭经济体更加符合潮流
C.西方国家出现了深层次危机D.东方国家深度融入全球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加以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整理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7-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已经H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
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
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的制度化
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国际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

——《全球通史》

(1)大约1500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