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根据亚太经合组织预测的数据,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长至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44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有28个涉及亚洲。这可以用于说明,当前至未来(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B.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亚洲科技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D.世界的政治多极化格局日益巩固
2023-05-05更新 | 511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要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     
A.为破解世界发展的难题提供中国方案B.已成为主导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C.正成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参与者D.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挑战
3 . 1939年苏联从美国的进口贸易额为5150万卢布,1942年1月1日,包括苏联在内的26个联合国家发表共同宣言,强调了经济合作问题。1946年苏联从美国的进口贸易额增至21300万卢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加强干预经济B.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建立D.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2022-11-29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 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揭示了(     
A.全球化使国家之间互不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全球化的潮流渐趋减弱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根本改变
2022-09-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蓝田工业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向西开辟了到达美洲的新航线,向东开辟了到达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等地的新航线,从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由此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巨大而持续的推动力。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经济全球化程度再次不断走高。20世纪90年代WTO成立后,经济全球化继续大踏步向前发展,并于21世纪10年代末达到了新的最高点。

——摘编自黄思宇等《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新思路》

材料二: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希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经各国代表谈判达成协议。

——摘编自《关贸总协定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达成《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
2022-07-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有两种因素促使了这种变化……其一,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其二,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材料三: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的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了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四: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材料一这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技术上、体制上”这两种因素的具体含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三十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和行动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2022-07-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A.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1971年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D.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
2022-07-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73年,针对欧佩克实施的石油禁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联手成立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储备60天的石油;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又将储备期增至90天。上述举措旨在
A.应对趋于严峻的国际形势B.掠夺第三世界战略资源
C.顺应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构建能源安全保障机制
2022-05-13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9 . 学者指出,当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中间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这表明
A.技术扩散不受到任何国家控制
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技术发展
C.国际自由贸易推动了技术扩散
D.跨国公司是技术扩散的唯一动力
10 . 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地位的申请,并最终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全面开展同亚太经济体的合作。同年,中国正式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接触。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A.积极参与多边经济组织和机制B.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积极投入经济区域集团化浪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